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杭州师范大学:观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感大体老师无言厚爱

发布时间:2024-09-28     阅读
黑塞曾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死亡毫无疑问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而当我们将“小我”与“大我”之间建立起联系时,原本对死亡恐惧的阴霾仿佛也烟消云散,大体老师就是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子。2024年7月17日,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医疗咨询服务队“解密人体”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在复习巩固已学解剖知识的同时,感恩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

(团队成员于博物馆大厅合影)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内陈列的,多与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有关,例如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有脊椎动物。而作为医学生,成员们着重参观了位于博物馆二层的青春教育展览馆。步入展览馆,各个器官的标本陈列在眼前:肝、肾、端脑、脑干腹侧面观等,保存技术良好,结构清晰易观察。在这个展览馆中,生殖系统与胚胎的展示占了展示标本的大多数,一方面观众感慨着孕育生命的奇迹,另一方面这也引发对性教育普及重要性的思考。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性教育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老一辈人往往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性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并带着孩子参观展览馆。

(团队成员参观标本)
在展览馆的一角,两具大体老师的遗体静静陈列,向世人展示了消化系统的精细结构。学生们在辨认器官的同时,也被大体老师面对死亡的勇气所震撼。人们有时会陷入死亡焦虑中,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孤身一人时,想到自己将要面临着死亡与无数的未知,此身仿佛陷入泥潭,身边的一草一木失去了颜色,一生将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与尘埃之下。而“生命教育”帮助个体认识生命、正视死亡。当“自我”与更宏大的事物建立联系时,即使一个人有着严重的死亡焦虑,他亦会坚信:客观世界并不会随着自我意识的消失而消失。正常人在面临死亡时,会意识到即使“小我”不再具有生命体征,但热爱与奉献将永世长存,“大我”将会承载着“小我”的意志前行。
从大体老师的躯体上,医学生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对于大体老师而言,即便其不再具备生命体征,但未来将有无数的医学生从其身体上学习到解剖学知识。未来,学生们将会成为医生,救治无数的生命,并且带着大体老师的意志继续前行。当这样思考时,“死亡”似乎也不再像想象中那样令人恐惧。
 

(团队成员参观标本展)
成员们为大体老师的精神所动,也感叹着解剖工作者的付出。当看到一个个分离清晰、明了的标本时,医学生们清楚明白这其中的不易:一点一点地剥离,稍不慎可能会损伤结构从而导致分离失败,给宝贵的标本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团队成员参观标本展)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这次研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成员们将把在博物馆的感悟转化为行动,在未来的医学生涯中,不负大体老师的期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使命。他们将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死亡的理解、对医学的热爱,继续在医学的道路上探索与前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肖佳俊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医疗咨询服务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杭州师范大学:观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感大体老师无言厚爱
  • 英雄的回声:革命精神的传承——基于青岛市红色革命基地的调研
  • 倾听群众心声,探访民情民意
  • 杭州师范大学:破解人体奥秘,探索生命之奇
  • 与光同向,与法“童”行
  • 与光同向,与法“童”行
  • 校企联动,广州航海学院知行法治实践队联合学林社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普法活动
  • 社会实践活动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