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智驭田野绘新景,科兴乡村谱华章--广州新华学院河源智农实践队见证无人农场科技兴农盛况

发布时间:2024-08-04     阅读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业农村部重点专项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要求,紧扣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7月20日,全国工厂化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无人农场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农场举行。广州新华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河源智农社会实践队受邀前往参观学习,并协助现场会顺利进行。

全国工厂化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无人农场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图片 罗志祥摄
据了解,2023年11月,下坝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目前,下坝村已建成集航天制种、育秧、水稻种植和烘干为一体的东源县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是全省最大水稻无人农场及东源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产区。
现场会上,播放了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农场建设汇报片。该片全面呈现万绿智慧农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新和突破,展示如何实现农场的耕、种、管、收的无人化生产模式。并按照国家智慧农业发展要求,良田、良种、良法同步推进,在水稻良种培育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培育了不少优质、高产与抗病相接的好品种。
随后,参会人员们移步到万绿智慧农场观看“田间地头的黑科技”如何进行“无人化”作业。

广州新华学院河源智农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同学交流学习 于俊珂摄
实践队队员跟随参会队伍前往现场,参观无人农机设备。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抛秧机与无人直播机等先进设备紧密协作,利用GPS导航、传感器感知与智能控制系统原理等技术,展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机械化操作;无人插秧机每小时插6亩,无人施肥机每小时可施肥50亩,无人驾驶收割机每天可收割120亩,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在2022年,亩产量高达1075斤,比普通水稻产量高5%左右。农场内大部分区域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科学施肥、气象监测、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共同促进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和产量的提升。这些科技与管理手段的结合,为农业现代化树立了典范,预示着农业生产的科技新篇章。

无人驾驶插秧机运作图 于俊珂摄

无人驾驶拖拉机运作图 张晓铷摄
罗锡文院士指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是未来农场的发展方向。”万绿智慧农场连农带农,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和扩大水稻服务覆盖面,并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将公司与农民的利益直接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扩展村民的就业,还能带动地方共同致富,迈向生活。

罗锡文院士(右一)为参会人员介绍航空丝苗米 简晓琳摄
广州新华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河源智农社会实践队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更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对于乡村振兴的深远影响。万绿智慧农场及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团队,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变革,攻克技术难关,显著提升耕种、收割与管理效率,树立了现代农业的典范。对此,实践队队员们深受鼓舞,不仅收获了农业科技知识,也激励着我们追求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共创农业繁荣新未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队员们见证了科技如何让农耕变得更轻松、更精细、更现代,这更加坚定了队员们投身于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之中的决心,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州新华学院河源智农社会实践队队员与罗锡文院士(左二)合影
作者:罗梅林 张静茹 徐馨蕊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河源智农社会实践队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智驭田野绘新景,科兴乡村谱华章--广州新华学院河源智农实践队见证无人农场科技兴农盛况
  • 书绘南阳“童”筑梦,智汇“浙”里齐向富——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阳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