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沂蒙寻足迹,瞻仰先烈探红源 ——“沂蒙红源”调研团社会实践纪实

作者:王凡、张艺璇、高彦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深入沂蒙寻足迹,瞻仰先烈探红源
——“沂蒙红源”调研团社会实践纪实
2023年7月22—23日,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沂蒙红源”调研团前往临沂市沂水县、沂南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瞻仰沂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嫂革命纪念馆等地,并拜访沂水县院东头镇“红嫂”祖秀莲的后人张道森,通过实地走访把握沂蒙精神的传承现状,探索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可能路径,推动沂蒙精神与当下社会生活相结合,焕发崭新活力。
第一站,“沂蒙红源”调研团前往了沂水县革命烈士陵园,团队成员首先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向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而长眠在沂蒙山脚下的烈士们献上鲜花。随后,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了部分先烈的英勇事迹,团队成员深受感染不禁多次伫立致敬。在与陵园相关负责人刘主任进行的微访谈中,团队成员得知,当下沂蒙精神传承弘扬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相关红色景点设施不全,配备不完善”。刘主任谈到,虽然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景点还存在着过于分散、位置过于偏远的问题,不便于人们对沂蒙精神的系统认知与深刻理解。刘主任还提到,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传承与弘扬需要多元化路径,如推出红色文创产品、采用短视频或者系列记录片的形式向大众弘扬沂蒙精神、进行红色话剧展演等等。
第二站,团队成员来到了院东头镇,采访了红嫂祖秀莲的后人——张道森爷爷。老人回忆了祖母祖秀莲的故事,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是祖母竭尽全力救助士兵郭伍士的往事。抗日战争期间,祖秀莲与侄子们每天都抬着郭伍士来回在藏兵洞与祖秀莲家之间穿梭,防止被日本人发现。老人记忆中的祖秀莲勤劳朴实,无私奉献,村子里的活永远抢着干,自家的食物也会分给吃不上饭的人家。“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是一切的根本”,老人在谈话中一次次嘱托团队成员,希望新一代年轻人能用丰厚的知识武装自己,传承好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但以祖秀莲为代表的红嫂们所具有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红色的基因在一代一代人之间延续着。

图 1团队成员与张道森老人合影
第三站,团队成员走进了红嫂家乡旅游景区,深入感受领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景区内,既有“红嫂精神专题”的专门展馆,也设置了该地区内百名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嫂明德英(沂南县马牧池村),用自己的乳汁救活重伤的战士;红嫂王换于(沂南县岸堤村),被称为“沂蒙母亲”,抚养了86个牺牲八路军战士的子女;红嫂胡玉萍(沂南县和庄村),把自己的婚房腾出,救治受伤的八路军士兵……“最后一匹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党和人民鱼水情深,水乳交融,共同谱写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佳话。

图 2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此次调研之旅,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了沂蒙精神的孕育、发展与其具体内涵,把握了沂蒙精神发展现状,为团队后续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实践基础。“沂蒙红源”调研团将继续深入学习、调研,力求为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出新的路径与方案,为赓续红色血脉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通讯员:王凡、张艺璇、高彦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5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广师大音院学子三下乡:走访慰问送真情,直播助农
  • 广师大音院学子三下乡:乌坭湖飞金凤凰,家家致富
  • 广师大音院学子三下乡:品罗洞之岩茶,识红星之果
  • 参与基层事务,推动乡村振兴
  • 桂工学子入毛竹山村,观生态振兴践成果
  • 功业常齐天地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 我作为“Redcul—追思溯源”社会实践队的一名成员,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在与红色英魂的碰撞、交流、感悟中,开启了一段新时代青年的寻
  • 社会实践活动 07-24
  • 山东农大植保学院三下乡团队赴农场实地学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