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观海实践队赴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进行调研

作者:李俊英 严欢 来源:李俊英 严欢
为了解碳汇渔业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其在青岛的开展状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蓝碳观海实践队于8月23日和24日前往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开展调研访谈。
此次实践活动,蓝碳观海实践队从实际出发,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提前了解了双碳的近期动态,以及碳汇渔业在实际中的发展境况,并根据青岛独特的地理优势——拥有许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队员们提出了将双碳与海洋牧场结合在一起的新想法。成员们就了解到的知识展开了第一轮探讨,根据讨论结果初步拟定了此次调研的主题和内容,以及成员间的分工和日程安排,为顺利完成此次实践调研做足了准备。
8月23日实践成员前往海洋委办公室、发展研究科、项目投资服务科进行调研。由于西海岸拥有许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员向研究员们咨询海洋发展局是否考虑将双碳与海洋牧场结合在一起,在发展海洋牧场的同时助力双碳政策。研究员梁军回答海洋牧场汇碳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一些藻类、贝壳类,虽然人工鱼礁也可以固碳,但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至于后期怎么去维护、运营、发挥人工鱼礁固碳的实际效应,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研究员薛丽提到黄岛区的灵山岛是全国首个负碳岛屿,2021年12月31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部门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黄岛区(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牧场主要以渔业养殖增护为主,其固碳发展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开展实体的工作,现在只是论证了在海洋牧场中投放贝类、藻类有固碳的作用,但是如何评判固碳标准、如何确切计算其中的碳排放与碳吸收,这些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目前处于讨论阶段虽然大型藻类作为近海固碳的主力军,但是黄岛区现有的海洋牧场没有进行藻类养殖,主要养殖贝类,以贝类固碳,但是贝类的固碳效应目前处于争论阶段,不同的人对于贝类固碳有不同的观点。其实不只是海洋牧场中的贝类藻类,人工鱼礁也是。研究员郑雯说政府和企业对于人工鱼礁项目十分看好,希望该项目能够落运营成本,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
总的来说,海洋发展局对于蓝碳(海洋碳汇)目标都会写在规划里,日后大力发展蓝碳是一个必要趋势,但是如何发展一些具体的项目还在处于探索阶段。黄岛区的海洋牧场是以渔业养殖为主,海洋碳汇是新兴类的项目,虽然早前唐启升院士提出了“碳汇渔业”这个新兴渔业发展模式的概念,但是目前黄岛区的渔业都还处于传统渔业的阶段,究其根本,还是蓝碳的标准体系没有搭建完成。并且由于黄岛区的海洋牧场处于兴起阶段,其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主,固碳理念目前只停留在政府层面。
24日实践队成员再次拜访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此次调研中,海洋委办公室、发展研究科、项目投资服务科的科长许崇豪也在,成员特地访问了许科长。对于海洋牧场中的贝类固碳,许科长介绍道不同贝类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机制都不同,由于西海岸的自然条件限制,藻类养殖不易进行,所以西海岸的海洋牧场一般以投放人工鱼礁为主,还有深海网箱养殖为辅,主要为鱼类养殖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和生境,并未重点考虑其生态效益。
对于碳汇渔业,实践队成员也询问相关信息,科长许崇豪则认为碳汇渔业中的碳被吸收后经过打捞会再次转移到陆地上,并不能达到长时间的固碳减排效果,“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具体标准,你可以去看看。”科长补充道。带着对于碳汇渔业固碳箭牌效果的疑惑,成员从贝类增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志刚那了解到,贝藻类等海洋养殖生物移出水体之后,其组织中的碳经过食用会循环回到大气中,但由其产生的碳排放相比于其碳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碳汇渔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由于碳汇渔业还在研究阶段,加之在青岛普及力度欠缺,大部分人对其概念还存在误区,因此发展碳汇渔业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次调研有利于团队深入把握目前我国碳汇渔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进而促进团队探索碳交易方法学等新兴领域,助力团队寻找蓝碳在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争做服务“蓝色碳汇”的重要践行者和推动者,为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宁波学子三下乡:居村养老,乐享“夕阳红”晚年
  • 青山埋忠骨,热血染红旗 ——广州起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基因。7月9日,广东海洋
  • 社会实践活动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