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学子三下乡:脚踏湖湘大地,洞见乡村振兴

作者:罗紫铭、杨雨欣 来源:罗紫铭、杨雨欣
大工学子三下乡:脚踏湖湘大地,洞见乡村振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了解乡村脱贫攻坚背后的故事,切身感受中国脱贫道路的坎坷和伟大,也为深入体会中国广袤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各个学部的11名学子组成的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洞见乡振,村变贫移”暑期社会实践团,一同出发来到了湖南花垣县,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十八洞村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7月11日,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艳阳高照,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了此行目的地——十八洞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访居民商户,调研乡村发展
十八洞村内最有名的梨子寨,是2013年习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地方,如今的梨子寨已经成为了国家级景区和思政教育基地,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针对十八洞村农旅结合的特点,7月12日上午,队员们来到梨子寨景区,在景区内对商户、当地居住的村民以及村干部进行采访和调研。队员们对村民生活水平,儿童教育问题,商户创业历程还有脱贫后村内经济的发展格局和态势进行调查。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了解到更加真实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村民的生活变化。
(实践队成员在村内调研)
通过走访,实践队成员们发现,村子里非遗中心、体验馆、特色民宿等等工程林立,尚在建设当中。在未来,十八洞景区将更好地发挥优势和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脱贫结束之后,十八洞村已迈开新的发展步伐。
(民宿项目施工现场)
回顾发展历程,学习脱贫精神
7月12日下午,队员们来到村部进行理论学习。十八洞村村部的脱贫展厅,展示了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中在各方面做出的努力,细数了这个小山村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在展厅内,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数据、还原出的过往场景,小组成员全面了解了近十年十八洞村惊人的变化和在背后的努力、严谨而巧妙的政策。拔穷根,摘穷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点亮了十八洞村民的幸福梦。同时也了解到,“互助五兴”工作机制、十八洞村村规民约、“五化”建设等等创新性体制、思想文化建设。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展厅内,村民们幸福的笑容更是映在每个成员的心中。
(队员们在脱贫展厅参观学习)
调研企业基地,了解扶贫产业
饮水思源记党恩,为追随十九大提出的精准扶贫的脚步,2017年,步步高集体投资3000万元在十八洞村建立山泉水厂,十八洞村集体共享15%的收益,同时,山泉水每卖出一瓶将有一分钱进入扶贫基金。为调研扶贫企业的创业思路与发展历程,7月13日实践队来到步步高集团十八洞山泉水厂,通过与厂长的深入交流,了解了整个水厂的起源故事和运作模式,以及疫情下企业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厂内观摩每一瓶十八洞山泉水的生产过程,了解生产流程村员工的工作环境。
(队员们在山泉水厂学习)
十八洞村绿水青山环绕,盛产猕猴桃。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这里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十八洞的猕猴桃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为深入考察十八洞村农业与电商经济的发展,7月14日实践队成员前往参观位于村旁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基地位于山脚的公路旁,进出都没有修路,只能沿小路进山。基地中的猕猴桃长势甚好,一片片绿色中结出累累硕果。在基地中,队员们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队员们更加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和果实的甘甜。
(队员们参观猕猴桃种植基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十八洞村成功脱贫的背后,是无数党员和村民的不懈努力,是国家与人民紧紧相依的伟大成果。在七月的艳阳下,实践队成员们住林旁、走小路、聊发展、铭党恩,脚踏实地地感受家乡农村的发展变化,体会这片土地孕育的发展的活力。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有道理和情怀,同时也在每个人心中根植了时代的伟大与个人的担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时代为基,筑梦想高楼;以个人之涛,汇民族之潮!
(合照)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04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大工学子三下乡:脚踏湖湘大地,洞见乡村振兴
  • 亭城人民幸福感调研
  • 幸福感又称为国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幸福指数”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
  • 社会实践活动 08-03
  •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
  •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
  • 八月初,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精益求精”团队来到了宁夏博物馆,参观文物,听取讲解,感受黄河上游的中华文化。
  • 社会实践活动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