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度领悟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信仰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军民一心、鱼水情深的团结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2025年2月1日,实践团队来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和独立第一团至第四团以及第十五军团的骑兵团等合编组成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10月改任政治委员)。
踏入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这片革命圣地,映入眼帘的就是巍峨的“将军岭”。“将军岭”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1990年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将军岭”的岭名,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山上。戎马一生走天涯,别时尽归太行下。在将军岭上,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众多当年129师的老领导也在百年之后选择落叶归根,将自己的骨灰安放于这里。其中刘伯承同志部分骨灰和妻子汪荣华同志的全部骨灰安葬在将军岭上,他们精神的丰碑在这山水间永远伫立。
图1:将军岭
在往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行走的路上,遇到了有着“胜利广场”美称的雕塑。雕塑上刻画了八路军战士们英勇作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们高举旗帜、奋勇向前的形象,象征着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图2:胜利广场
进入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的大门,一副巨大的壁画呈现在眼前,壁画主要展示的是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壁画的背景描绘了太行山的雄伟山川,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象征着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环境和战士们的坚定意志。在山巅之上,几位主要的八路军将领站立着,他们目光坚定,姿态威武,展现了领导人民军队的风采和决心。壁画中还描绘了许多士兵和群众,他们或举枪射击,或挥舞旗帜,或相互扶持,生动地再现了一二九师与人民群众共同抗击日寇的壮丽场面。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深厚情谊。
图3:一二九师陈列馆壁画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画面;一件件历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诉说着当年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艰苦奋斗。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山区连战连捷,挺进平原抗日反顽,并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辉煌战果。在敌后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成功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人民战争发挥出巨大威力。
图4:鏖战太行
参观完陈列馆后,我们穿过赤岸村的青石板路,来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置身于如同民宅的司令部各个房间,似乎还能看到机要室亮了一夜的煤油灯,似乎还能听见通讯室滴滴答答的发报声,似乎还能嗅到大战在即的火药味道。
图5: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进入位于司令部旧址的“刘伯承办公室”,不大的屋子里,陈列的物品非常简朴:古旧的一桌一椅、煤油灯、摇把电话。1945年10月,刘伯承司令员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制定出平汉战役的作战计划。大战前夕,刘伯承喜欢安静、独立思考,便迁出司令部大院,单独住在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的家里。为了首长工作方便,张义库便把家中仅有的这把栲栳圈椅子搬到刘伯承屋里。这种椅子不仅有倾斜的靠背,而且还有半椭圆形的扶手,坐上去既方便又舒适。刘伯承除了早饭后披上大衣到屋子外边走走外,其他时间则全待在屋里,饭菜也是由警卫员送来。困了,就把双臂放在椅子扶手上,身子向后靠一会儿稍加休息,然后又继续工作。他们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指挥着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参观完这三个部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次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的实践之旅,不仅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当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