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纹韵雅集”团队到广西南宁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探寻文明足迹,传承壮乡文化

发布时间:2024-09-08     阅读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探究壮族纹样的保护措施及推广路径,2024年8月4日至6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纹韵雅集”团队前往壮族人民聚居地广西南宁开展调研活动。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精心规划行程,逐一探访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这两座文化瑰宝库,以及别具特色的广西壮锦博物馆主题餐厅,每一处都蕴藏着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他们不仅亲眼见证了铜鼓的雄浑壮美,其上的纹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还细致品鉴了壮锦的斑斓多彩,每一根丝线都交织着匠人的智慧与民族的审美;更有那精致的绣球,作为爱情与友谊的象征,其图案设计巧妙,蕴含深情厚谊。
团队成员正在参观铜鼓展品
       通过细致的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对壮族纹样的多样性与深刻文化内涵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经过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他们发现壮族纹样大致可划分为四大类别:栩栩如生的动物纹,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力量之美;生机勃勃的植物纹,展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变幻莫测的气象纹,记录着古人对天象的观测与解读;以及抽象简约的几何形纹,透露出古老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
       然而,团队成员通过走访游客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参观博物馆时并未着重关注到铜鼓和壮锦上的纹样,更多的是以欣赏这些藏品的整体形态为主,年轻人群体更多的是关注纹样的美观程度,而非深入了解纹样所具有的文化意义。面对这一发现,团队成员深感责任重大,意识到在传承壮族传统纹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纹样本身的保护与推广,更要重视其文化内涵在年轻一代中的普及与深入理解。他们观察到,儿童和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时,往往被藏品的色彩、形状等直观元素所吸引,而未能深入探索纹样背后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民俗与象征意义。这一现象反映出,在数字化、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如何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表面欣赏走向深度理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团队成员对青少年进行街头采访
       为此,“纹韵雅集”团队决定在下一阶段采取更加多元化和针对性的策略。首先,他们将汇总本次调研的详尽数据,包括游客反馈、观察记录及初步分析结果,以数据为依据,精准定位问题所在。随后,通过设计并发放面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调查问卷,特别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收集他们对于壮族纹样及其文化意义的认知与兴趣点,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彭子珊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阿师学子三下乡:语润童心,“普”惠彝乡社会实践团在行动
  • 白泉治理建议
  • 白泉作为城郊乡村的宝贵自然资源,其保护与开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上述改造措施和发展策略,不仅可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
  • 社会实践报告 09-07
  • 白泉调研意义
  • 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泉润丹心,济水扬帆”赴济南历城关于“希望小屋”儿童关爱支教队在支教同时,对支教地特色名泉——白泉进行了详尽
  • 社会实践报告 09-07
  • 白泉现状考察报告
  • “泉润丹心,济水扬帆”支教队在支教期间对济南历城区白泉的实地考察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09-07
  •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兵精神
  •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兵精神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抷魂。在新时代背景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 社会实践报告 09-06
  • 探寻神话与非遗双视角下的巢湖文化源头
  • 执花寻城科创势,为工弥高拏云志——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高班赴电子五所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
  • 探索前沿科技,领略科学匠心——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高班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实
  • 交叉创新,增材未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赴中山市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