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量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人类文明浩浩荡荡,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如何保存好传统村落文化、让古老的村落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伴相生,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课题。古村落的发展应当何去何从?传统村落大多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交通出行不便,但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通过旅游保护与活化利用村落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资源就成为一种选择。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小组选择了位于温州永嘉的芙蓉村和江山石门的清漾村。
  孟子曾言:“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国相系,互为依存。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始终如绵绵不绝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古村落在,我们传统的民居空间就在,我们精神与情感的寄托就在,我们灵魂的根就深深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古村落不等于古建筑,“村落是人群居住的空间,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体,不能将村落的物质文化形态与非物质文化形态割裂开来”古村落保护的应该是一种传统、和谐的升级版的人居空间,而不仅仅是原封不动的昔日生活方式或理念;村落民居古建筑空间本身诚然重要,但其所沉淀的历史文化认同能否承担继往开来的重任。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或许我们走过许多地方,遇到过无数震撼心灵的美景,但没有任何一种景色比灯下闲坐的一家人更令人牵肠挂肚,无比怀念
  芙蓉村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芙蓉村为单一陈姓村落。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
  青山幽幽,绿水淙淙,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的楠溪江孕育出了一处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的古老村落,那就是人杰地灵的芙蓉古村。芙蓉村地处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仙清公路的西侧,是楠溪江各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村子之一。这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且俯视村落其平面形如芙蓉花(莲花)而得名。芙蓉村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族群聚居之地,宋末时,因率族众抗元失败,被毁。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重建,其基本格局沿袭至今。
  在绵绵细雨中我们来到了芙蓉村,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并围以卵石砌成的寨墙。东面寨墙正中开一寨门,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有樵楼,可观望四方,旧时,凡经过此寨门,文官要下轿,文官须下马,步行进村,以示尊重。其余南、西、北三面寨墙开五小门,使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宁静祥和。
  进入村子,是一条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意吉祥如意。古村内小巷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每条石墙都历经岁月的洗礼。当地百姓们,也喜欢将它称呼为长塘街,如意街它的东头地势正好连接了东溪门,西头也是正好地对准了芙蓉峰,最后在绵延伸向了村子的中心位置。主街中部南侧,有一水池,池水清冽。池中偏东的地方建芙蓉亭,该亭是一座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方亭,亭子飞檐翘角,空透玲珑,亭内设有美人靠,人们通过南北二条长长的石板桥进入亭内,现在这里也成了老人们闲聊歇息的好地方,尤其是夏天的晚上,村民们早早地来到这里纳凉、憩歇、聊天。
  村中民宅大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白墙乌瓦,屋亭飞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明快朴实的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荫,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
  一条小流贯穿古村,沿着寨墙、道路、宅边开凿水道引来溪水,既方便村民用水、洗漱的便利,又有防火、可调小气候的优势。整个村落还布置有众多水车,以沟通各“斗”形成的流动水系,使宅边、道旁清流涓涓,环境优雅,这也是我国江南水乡的典型构筑设计。
  徜徉在芙蓉村里,可以体验到小村生活恬静而充满生气。虽然房屋已显古旧,尽显沧桑,但是掩不住它的内涵。历史本身就是弃旧从新,但是历史的痕迹却让人深沉。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清漾村是一个“贵而不富”的文化传统古村落,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眼下,这个古老的村庄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由此开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遍地古建筑的清漾村,修起了6米宽的水泥路,拉开了全村整治提升的大幕。
  清漾村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聚焦共富载体,重点提升村民与业态的黏合度,打造清漾辣椒酱工坊与‘步步糕’工坊,实现‘小作坊’转型升级,由村民种植辣椒、芝麻、大米等原材料,工坊统一收购,成为联农带富的典型。此外,我们还打造了清漾书院、酒肆、木匠工坊、毛氏家宴、毛氏传习所等一批引领业态,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王群介绍,清漾村还将依托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深耕清漾的家风文化、清廉文化,以研学为主线,在清漾书院、木匠工坊中打造游客参与度高的沉浸式研学体验项目,与现有的毛氏祖祠、祖宅、毛子水故居等毛氏文化资源相衔接,形成一个覆盖全村的毛氏文化研学圈。
  文化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要有敢于破而后立的眼光和勇于革故鼎新的行动。
  十三五”以来,浙江根据《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到发展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浙江样板。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江山调研,得知清漾村的悠久历史,当即决定要去现场看看,当看到不少古建筑已成为危房,他特地嘱咐省里特批经费,将古建筑修缮一新。围绕“书香清漾”主题,清漾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07年,村里开启大规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拆除旱厕,修建绿化带,乡村环境焕然一线;2017年,清漾村与周边江郎山、廿八都一起,共评为国家5A级景区,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台阶。
  吨粮田阡陌纵横、葡萄园吐绿抽枝,各项基础设施与业态提升工程全面完工……近年来,石门镇清漾村始终牢记“三好”殷殷嘱托,深入挖掘清漾传统文化,把村中闲置空房子打造为毛氏主题的清漾书院、清漾酒肆、毛氏家宴、毛家酱、“就是GAO”米糕文创店等8个相关的共富产业体验空间,不断拉伸产业链,擦出“三好”新火花,让毛氏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眼下,石门镇清漾村正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业态打造、文化传承三方面,致力将清漾打造成基础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共富未来乡村
  未来,究竟什么是未来?乡村的未来又是何等模样?把握好“城”与“乡”的关系,就等于把握好了未来发展的关键。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排头兵。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让浙江美丽乡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至于新时代,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仍需手持“传承”的精神火炬,在时代的激流中将理想之光一直延续下去。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在经历了大学一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我迎来了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这难得的实践机会让我也倍感兴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意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不再是浮云遮眼之势,更在一览众山之躯。时间飞逝,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即将画上句号。当社会实践真正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它并没我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也并没有“逃离学习”的欢愉。这一路上,有烈日炎炎下的大汗淋漓,有度日如年般的等待,有早起的疲惫不堪,有一天几万步的霸占榜首……也有同学们一起的欢声笑语,看到美景时的叹为观止。社会实践是大学书本外的第二课堂,使我们体会到了村中的风土人情。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

中国计量大学
蓉华微漾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5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古厝新生动力足,乡村振兴良法多
  • 古厝新生动力足,乡村振兴良法多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农村土地囿于其独有的保障功能,其制度设
  • 社会实践报告 08-25
  • 走进农村教育,奉献爱心支教
  • 调研乡村振兴发展,青春共筑民族复兴
  • 西北民子三下乡:科技赋能,乘“云”而上
  •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2022级本科生孙筱雅参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