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寻迹镛城觅非遗,文创赋能焕新意

作者:肖琳珊 饶沁雨 来源:肖琳珊 饶沁雨
(通讯员:肖琳珊、饶沁雨)日前,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团队,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镛城拾遗”实践团队,赴将乐县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师生通过非遗体验、实地调研,先后对擂茶、大南坑陶瓷、南词、西山纸等将乐非遗进行探访,依托专业优势助力非遗传承,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明非遗发展未来新方向

在将乐县博物馆中央苏区县纪念馆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实践队指导老师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现场为实践队员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生上了两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辅导课。指导老师结合将乐非遗文化现状,强调实践队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充分挖掘非遗之美,设计具有审美价值、文化内涵以及传播价值的文创产物。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与青少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展现青年自找苦吃、勇于探索和爱农为民的美好品质,体现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走访调研,感非遗魅力助力新传承

将乐非遗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通过校地合作,先后联系走访了将乐团县委、将乐县博物馆、将乐县文化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非遗传承人陈振云工作室以及龙栖山手工造纸作坊,主要就将乐地区各项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风格特征、技艺流程、发展及创新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度学习、交流与调研。实践队还通过体验擂茶制作、学唱南词、学做陶瓷等非遗体验活动,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体验,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将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非遗文创设计、产品设计搜集了大量素材。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为学员们赠送非遗书签,发挥非遗美育价值,助力乡村儿童美育发展。
图为实践队体验将乐大南坑陶瓷、擂茶、学唱南词

在调研期间,西山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西山纸第四代传人刘仰根先生带领实践队深入造纸作坊,体验造纸乐趣,最后还向实践队成员赠送西山纸,鼓励同学们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贡献。他表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亟需青年大学生与民间手工艺人发挥优势专长,相互借鉴学习,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图为队员在西山造纸作坊合影,左6为刘仰根

在新时代,如何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被人们所了解、实现活态传承,已经成为当下非遗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课题。队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大家深刻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非遗文化的魅力,大家将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用非遗+文创的方式,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以“自找苦吃”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强农兴农贡献科教力量。

文创赋能,助非遗“破圈”焕发新活力

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据悉,实践队结合非遗文化内涵和消费者需求,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非遗文创产品,目前已完成非遗书签、南词黑胶唱片机、西山纸礼盒包装、便携擂茶冲泡一体机等多个种类的文创产品创作。
【实践队员庄美婷、郭宇煖、郑宇欣设计的西山纸包装和龙池砚】

【实践队员刘祯、庄美婷、郭宇煖、郑宇欣设计的便携式擂茶冲泡一体机和南词黑胶唱片机】

下一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将乐县非遗文化内涵,把产品设计概念转化为可供出售的落地产品,真正把艺术设计升华为生产力,为非遗传承和发扬赋予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5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
  • 西农学子三下乡:调研合阳县西同鞮村食用菌产业示
  • 以梦为“马” 一起“黔”行-支教暖童心 调研促振
  • 红色小区,绿色智能
  •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等举办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3 年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的号召
  • 社会实践报告 07-25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子三下乡:传承百年薪火,赓续红
  • 防治结核  志愿有我
  • 辽宁学子三下乡:共享农场,普惠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