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合乡红旅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张雨婷 康茜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了解广德市四合乡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现状,帮助更好地挖掘当地红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7月10日至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英才兴‘宣’——红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广德市四合乡完成了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足迹覆盖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红色旅游景点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实践团队在实地参观和采访调研中,探索广德市红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

  图为团队成员出征时的校门口合照 成林哲 摄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家风

  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7月10日,刚来到广德四合乡的实践团队就走进当地的“红色家风记忆馆”,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红色家风的魅力,探索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馆前修筑的碑墙上有一面鲜艳的党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一旁便是庄严的入党誓词,这与记忆馆的内的红色陈列相呼应——红星照相馆、刘氏家风家训展区、红色讲堂、廉政角以及刘格非的遗留物品和历史场景再现。从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红色家风记忆馆因共产党人刘格非同志的革命事迹而得名,刘格非在广德播下了革命的红色火种,这里由此也孕育出独特的红色家风。红色文化的魅力是永恒且不可磨灭的。

  图为团队成员在红色家风记忆馆门口合照 成林哲 摄

追忆忠孝礼义,传颂乡贤理念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先前往乡贤馆,感受四合独特的乡贤文化。四合乡乡贤馆根据明清古宅改造而成,选址在宏霞村邹恩雨故居,通过整理四合耿、焦、刘、裘四大姓的历史变迁,故里乡贤的人物事迹,以及由此衍生的独具四合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乡贤文化对四合社会发展的贡献。“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惠”,乡贤馆是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实践团队在这里探寻四合文化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感受四合乡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乡贤馆门口合照 成林哲 李少杰 摄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家风家训馆。该馆将先贤训诫、历史故事、红色典故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成为倡导文明乡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基地。进入家风家训馆的正厅,映入眼帘的是耿氏私塾区,中间是孔子儒学画像,仿佛置身于私塾先生教学时,同当时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朗朗。

  耿氏家规严明——“轻则仗,中则禁,重则逐”,令人肃然起敬。至今四合各家家训家规依旧铭记在四合人和参观者的心中,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家风家训馆门口合照 成林哲 李少杰 摄

瞻仰烈士风骨,涵养赤子之心

  2006年6月3日,一架军用运输机飞抵柏垫镇茅田村和姚村上空,因突发故障需紧急迫降,为了避免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飞机毅然转身冲向了山头,在广德发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坠毁,当地人民安然无恙,而机上40名空军和科研人员全部以身殉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军机空难事故。为了纪念为国防事业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将他们撞机牺牲的山改名为“英烈山”。

  图为团队成员在英烈山前合照 李少杰 摄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参观英烈山纪念馆,铭记“六·三”空难的悲壮历史,以及牺牲烈士的事迹。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一同前往了英烈山,山头两边,种了很多柏树、万年青,意寓“松柏长青,精神常存”。实践团队缅怀烈士,进行默哀、献花仪式。一座座墓碑让人万分沉重,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让人肃然起敬,英烈精神将会流传千古。

  图为团队成员在英烈山纪念馆门前合照 成林哲 李少杰 摄

对话人民公仆,考察实情民情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队实地访谈了四合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员。与四合乡团委书记、村镇办主任卢永元、文旅站副主任武义梅、李靖开展了座谈会。在访谈中,实践团队得知,四合乡是计划以红色家风记忆馆为一个示范点,通过免费开放进行红色文化传承,吸引游客,扩大知名度,从而在将来实现以点带面,帮助促进四合乡红色旅游的发展。

  在座谈会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四合乡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各方面:一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打造“原味四合”的特色旅游产业;二是当地有特色农产品,例如笋干等,这些特色资源能够帮助吸引游客;三是各类文化资源丰富,作为皖南一带的乡镇,四合乡可以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优势;四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政府正大力支持红旅产业的发展,将其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同时,四合乡的红旅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困境。例如,一个红旅景点的建造周期比较长,而且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极大程度限制了红色旅游的发展。当前四合乡与之配套的设施不足,难以容纳较多的游客。这些问题就是将来的攻克点。

  图为实践团队与乡政府干部开展座谈会 李少杰 摄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采访了四合乡政府文旅站副主任徐元霞,相对于工业兴乡,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更多期待“文化活乡,旅游兴乡”,愿意利用好青山绿水来吸引游客。除了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四合乡也在尽最大努力继续传承文化。例如,在当地小学创办“少年火狮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得以传承;以“山、水、湖、田、草、林”创作旅游IP形象“四合小伢”;吸引年轻人来乡创业,青年人开创了“欢溪原·自然公社”,集野奢露营、山林原味、房车沙滩于一体,深受游客喜爱。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广德市乡村振兴局,接受采访的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宣城市政协常委黄文武。黄文武耐心解答了实践团队提出的相关问题。他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近年来,广德市在农业农村治理和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已经被评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在走访调研中,实践团队对此有确切的感受。当地自然风光、人居环境、文化资源等都十分和美。黄文武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使之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让人民满意。我们是以考核成绩为导向的,五大振兴都做得很好。”

  图为实践团队与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文武开展座谈会 李少杰 摄

  乡村振兴局对于大学生前来采访、调研表示热切欢迎,特别希望青年力量能够注入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中去。黄文武表示,青年人要学好知识和本领,有知识、有文化、掌握新技术。同时,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知晓国家当前的真正需求,找准方向,更好发力。再者,政策鼓励青年返乡创业,用新产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发展。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文旅局,接受采访的是广德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科长肖鹏翔和产业发展科科长王葆华。肖科长表示,近年来红旅产业在整个旅游产业的占比是有增长趋势的,说明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在提升的。为了推动红旅产业发展,广德市一直在开发、挖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其利用仍出在起步阶段,但是前景良好。“竹乡画廊”是当前一大特色,沿路各红色纪念馆的免费开放,都是为了推动红旅产业发展。广德市在红色旅游方面重视人文与红色相结合,在政府的支持下,也通过市场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与肖鹏翔、王葆华科长在文旅局门口合照 李少杰 摄

  通过这些切实的访谈行程,团队成员对于广德市的红旅产业和乡村振兴情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认识。团队成员也认识到人才精英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深知要充分发挥自己力量,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可能性。

走进百姓家门,聆听百姓心声

  7月12日下午,团队成员分为四个小组,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发放问卷,进行关于红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现状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反映出,百姓群众相信政府,愿意跟国家走,对红旅产业保持积极支持态度。红旅产业为四合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国家也实施相应补贴政策,民宿、农家乐等个体商铺纷纷涌现。四合乡的道路更宽了,环境更好了,游客也更多了,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还需要得到老百姓的广泛支持。在老百姓中宣传国家的帮扶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需要激发内在动力,团结奋进。

  图为团队成员走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 成林哲 李湘 摄

  实践团队采访了红旅产业中的青年创业代表殷发军。他表示,自从政府发布政策,鼓励红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来,客源增加,带动了当地民宿、农家乐的发展。同时,殷发军鼓励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如果我的孩子有意愿回乡创业,我会大力支持他!”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民宿殷老板 成林哲 李少杰 摄

  此次英语系赴广德四合乡“英才兴‘宣’——红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四合特色优秀红色家风家训、乡贤文化以及壮烈的英雄故事,并在最后走村入户、访谈村干中,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青春聚力正当时,乡村振兴青年行,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广德市的红色文化脉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勇挑新时代重担,以青年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5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倾诉漳州精神,实践正在脚下
  • 为学习时代楷模,汲取奋进力量,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外语系红色乡E实践队分别前往“漳州110”事迹展览馆和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了解漳
  • 社会实践报告 07-14
  • 微光致远第八天|微光引路,畅游研海
  • 情牵留守儿童,我们的责任
  • 西南石油大学电信院下乡务农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爱心
  • 结合宣讲进社区,健康意识进民心
  • 为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7月2日上午,杜官屯社区联合安阳师范学院以及安阳结核病防治所开展“防治结核,志愿有我”
  • 社会实践报告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