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畜结合,牛转乾坤

作者:刘铠宁 来源:刘铠宁
(通讯员 刘铠宁)为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现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8月6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赴宁夏固原草地资源可持续性管理调研团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调研通过寻访当地村民,探寻寨科乡肉牛养殖对当地乡村振兴所起到的赋能作用。
8月6日,调研团首次进入寨科乡,映入眼帘的并非是想象中的“千沟万壑,黄沙漫天”,而是“远山含黛,和风送暖”。经向导之口,我们了解到此等景象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绿水青山”。
40年前横亘于宁南山区的固原,荒山秃岭、土地贫瘠,甚至有“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说法。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开创性地成立养殖产业合作社,对肉牛的养殖进行科学化管理,促进了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固原市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如今固原市已有养殖农户8万多户,饲养总量120多万头,生态草牧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养殖户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团队成员与村民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铠宁 供图
在调查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寨科乡地广人稀,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因此每家每户都种植玉米、紫花苜蓿等并进行肉牛养殖,利用青贮玉米实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收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困局。当地种畜结合的新模式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盘活了生态资源,使寨科乡走在乡村振兴脱贫村的前列。
进入村民马大娘家里交谈时,当调研队问及政府是否会在玉米种植和牛羊饲养上提供帮助时,马大娘的语气明显兴奋了起来,她迫不及待的告知调研团:“现在政府会对每只牛提供每年3000元的补助,种玉米的时侯政府还会派人打地膜,等到玉米成熟之后还会有人将地膜统一收购,到时候再给我们一份钱。”从马大娘的口中,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当地政府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的美好愿望。
调研队成员采访村民马大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美慧 供图
在和共产党员杨村长的交谈中过程中,调研队了解到村中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并不是分开的,而是互为依靠、紧密相连。杨村长为我们讲到“村民们种的玉米大多是用来饲养牛羊的。你别看我们这每个人平均好几亩地,但这牛每天二十多斤的草料,种植的玉米只能提供饲料的一部分,到冬春季还得买方草块。还好有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一些家境不好的村民度过难关,让日子过得下去。”从村长的身上,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党员的带头作用,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调研队成员参观村长家牛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新生 供图
通过本次调研,调研队明确了寨科乡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劳作方式,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通过售卖牛羊获得。在本次实践的过程中,给团队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寨科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家致富、“牛”转乾坤的小康之路。新时代的草业青年要不负韶华,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9-03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种畜结合,牛转乾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赴宁夏固原草地资源可持续性管理调研团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感悟收获
  • 共同富裕作为国家的重要课题,在十四大来临之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从浙江共同富裕得到启示,进而向全国各省推进,会有重要意义。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迈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 迈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 为期六天的围绕“探寻浙江省创新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我所在的团体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追寻习近平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浙江之行
  • 2022年7月,我参加了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从古时的天人合一理念,到如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人定胜天”到“敬畏自然”,历史一直在证明,环境和谐才是经济发展的内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择一事,终一生
  • 择一事,终一生
  • 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择己所爱,已是难事,更不必说能将那选择贯彻数十载乃至一生。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