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兴农担己任,青春献礼二十大——动科学院赴荔“看来路,抬眼望“调研实践报告

作者:帖子航 来源:帖子航
题目:强农兴农担己任,青春献礼二十大——动科学院赴荔“看来路,抬眼望“调研实践报告
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荔“看来路,抬眼望”调研队
指导老师:安 相
作者:帖子航
实践方式:实地调研
摘要: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荔“看来路,抬眼望”调研队于2022年7月23-29日在赵渡镇、朝邑镇对在“2021大荔水灾”中受灾严重村落灾后重建情况及冬枣产业种植情况展开调研。调研队成员实地走访受灾村民,观察询问重建情况,采访一线村官,慰问孤寡老人,深入种植与销售一线参观并学习冬枣产业具体情况。本次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书写时代华章,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2021大荔水灾;冬枣产业
一、引言
(一)活动背景
       2022年是共和国历史中承前启后之年。看来路,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抬眼望,2022年是伟大历史时间中的重要节点,是精彩中国故事里的继往开来。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也是千家万户的事。还记得2021年的秋天,一场长达53天的秋雨席卷了整个关中平原,多地出现百年一遇之汛情,尤以大荔县汛情最为严重。其原因便在于黄、渭、洛三条河流在此汇聚,平常是“三河圣境,秀美同州”,可遇到严重汛情时便成了“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洛河决堤致使沿岸十余村落、五十万亩冬枣良田顷刻间沦为一边泽国。
生命第一,人民至上。危难时刻,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在前列,舍生忘死,带领英勇顽强的大荔人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共产党人的卓绝风姿。
      大荔冬枣的发展前身是大荔红枣,栽培历史已有 2100 年之久,且红枣的原生珍贵品种就达 42 个,大荔也被称为“红枣种质天然资源库”,在 80 年代初期引进冬枣,因大荔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因素,所产冬枣色泽鲜艳、黄红相间,圆润饱满,果皮薄、果肉厚、果核小,果肉细腻白嫩,食之酥脆爽口,汁多无渣,香甜可口,枣香浓郁。大荔冬枣内含可溶性固形物 36.9%,维生素 C 488mg/100g,铁 0.48mg/100g,锌 0.54mg/100g,含量优于其他地区。 2011 年,大荔冬枣登记保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大荔县政府和生产经营主体逐步开始向国内外推广大荔冬枣,不到十年时间,大荔冬枣已成为国内外枣类界的翘楚,成为著名的冬枣品牌。据调研,截止 2020 年 3 月底,大荔冬枣种植面积 42 万亩,年产量 50 万吨,产值 50 多亿元,出口 60 多吨到国外,大荔也成为全国唯一将冬枣出口至国外的地区。201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荔冬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12月17日,“大荔冬枣”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
(二)活动目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通过对大荔冬枣产业链受灾前后对比调研及未来发展规划与方向的调研,形成书面形式的调研报告来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对老党员和劳模的采访,看来路之坎坷艰难、切深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与此同时,抬头望前路,记录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内心的那一抹期许。将此形成书面内容来扩大影响力,从而引起更多人关注到在社会中常常默默地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去斗争的老党员。
(三)活动时间
      2022年7月18日-8月5日
(四)活动地点
      陕西省大荔县、辽宁省葫芦岛市、河南省新乡市、湖北省黄石市等地。
二、实践内容
(一)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1.讨论并确定了队伍的层次结构,确定了队长和安全负责人,分配任务具体到队员,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与特长。
    2.咨询当地政府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具体支持,及当地的具体防疫政策,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具体活动设想,完善活动方案,对方案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与论证。查询、了解“华西秋雨“洪涝灾害发生全过程,做好采访准备。
    4.寻找本次采访对象,收集整理其个人资料,进行整理、排序。讨论采访中具体的问题,并记录。
    5.了解大荔冬枣背后历史渊源,对整个冬枣产业链有初步了解,方便活动进行中收集产业前后现状进行对比工作。
    6.学习相关理论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工作。计划行程表,确保本次活动高质量、严要求的完成。
   7.活动进程具体安排
     7月18日-22日:在校完成活动前期准备任务,前往本次活动地点大荔县。
     7月23日:采访严通村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王海军。
     7月24日-25日:前往赵渡镇十余村落,调查走访水灾灾后受损情况,冬枣产业受灾前后发展状况。
     7月26日-27日:前往朝邑镇八百余户受灾严重家庭,进一步了解调查走访水灾灾后受损情况,冬枣产业受灾前后发展状况。
     7月28日:分组探望赵渡镇、朝邑镇十余村落受灾严重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7月29日:前往安仁镇冬枣产业示范园,当地冬枣产业链现状进行走访调查,提前联系村委会咨询可提供的帮助与支持。,对当地冬枣产业链现状及过去情况做对比,调查学习当地政府对冬枣产业未来如何发展,未来如何变化做以学习,并形成自身的认知体系,记录并保存。
    7月30日:前往农户家中调研冬枣销售具体情况。
    7月31日:前往“朝邑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精神,体会在本次抗洪救灾过程中大荔人民所体现出的具有中国精神谱系的时代精神。
    8月1日-5日:分别前往河北、湖北、辽宁、河南等省份对大荔冬枣销售情况进行调研。
(二)活动中期进行阶段
1.采访劳动模范,传扬优良作风

       团队于7月23日到严通村,受到党支部书记王海军的热情接待。王书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村庄,并介绍了村中的情况。在参观村庄的途中,团队成员随着书记一起追溯村庄这几十年的发展史,描述到以前的峥嵘岁月,党员们带着群众不怕苦不怕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点一滴把村子从一贫如洗、房屋破败拥挤、交通不便干到现在的好光景,书记不禁动容。看着现在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过上了好生活,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冬枣,每年的收入可观,书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王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给予了殷切的嘱托:“青年人要脚踏实地做事,勤勤恳恳做人,坚持跟党走,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党员是一张名片,意味着一种身份。入党是一种身份的转变,就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了,在任何事情上,任何思想上都要走在老百姓的前列,要有模范带头作用......”

2.走访询灾情,实地察民生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冬枣的种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冬枣产销链,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10月的洪水来势汹汹,压垮了大棚,冲垮了房屋,使得超过半数的枣树被淹死,村民面临严重经济损失。一位村民说道:“我家种了三十多亩的冬枣,去年洪水淹死了二十多亩,就剩个六七亩了。一亩地光人工费,农药,水啊就得两三千块钱了,去年几乎是没得收入。淹过的土地肥力也不行了,我又要重新栽新苗,等新苗长成又得三四年,这几年都没有收入。好的是政府从外地拖来了新苗,一块钱一株低价卖给我们,就只希望新苗都能存活,早点结果了。我们是农民,有什么风浪过不去呢。国家政
府都给予我们帮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早日度过难关的。

3.走进大荔村落,体验冬枣种植

      为进一步了解冬受灾及恢复情况和冬枣产业受灾前后发展状况及其未来规划,7月27日上午6时起,调研队员走访了朝邑镇八余村落的百户村民。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难时团结一致,无私奉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
济繁荣。

      基于严重的受灾情况,三下乡团队成员探望赵渡镇、朝邑镇十余村落受灾严重孤寡老人,希望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快乐。据了解,由于冬枣树重新种植需要三年时间,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了进城务工,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少,村里的老人们大多也是没有很强的劳动能力,老人们或三三两两,或形单影只,坐在家门口的身影,有落寞,有孤单,也许是在想自己家的枣园,亦或是在思念自己的孩子。
图为王跟辉关心受灾严重家庭老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梓玥 摄
5.开展产业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参观了赵渡镇严通村集体修建的冬枣交易市场与冬枣储存冷库以及冷棚种植枣园,通过此次的实地学习调研活动,调研队员认识到科技对传统农业所带来的影响翻天覆地。

6.党建引领谋发展,青春助力促振兴

       远处大棚排列整齐,田间冬枣挂满枝头,7月29日调研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赵渡镇农户家中调研冬枣销售情况。冬枣种出了致富路,赵渡镇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学习革命历史,缅怀先烈精神
       2022年7月31日,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革命纪念馆。“朝邑起义”纪念馆位于大荔县丰图义仓景区,馆内共展示图片展板28块,内容包括“朝邑起义”前党的地下组织发展情况、起义经过、起义领导人简介、主要战果和重大意义等。同时还收集了有关陈列物、弹药箱、老式电话、桌椅、刀具等20多件。团队成员瞻仰了革命先烈丰功伟绩,重温朝邑革命历史,深入了解朝邑起义,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和抵御侵略的革命事迹,深切感受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时期朝邑人民抗击的英勇事迹和英模人物的动人故事。在寻访过程中,更加深了对中国仓储历史和粮仓建筑艺术的认识,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聪明才智,树立了为中华民族复兴息息不止的进取精神。

8.响应三农政策,五省调研冬枣
      大荔冬枣脆甜可口,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自然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在对枣农采访以后,了解了冬枣的种植,接下来,小队决定回到各自家乡,在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以及陕西其他地方调研大荔冬枣销售情况。“你看这颗冬枣,青黄的表皮上点缀着赤红,像苹果般圆润,格外娇嫩诱人,忍不住咬一口,皮薄酥脆,果肉细嫩无渣,甘甜汁水瞬间充盈唇齿,清甜不腻。”更令人讨喜的是,大荔冬枣还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维C,素有“百果王”、“活维生素丸”的美誉。这样高品质的冬枣,百姓们赞不绝口,自然销售也不在话下。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到,在邯郸销售的大荔冬枣达到了14.8元每斤的价格,而且品质远不如大荔当地打包装箱的冬枣品质,且大小不一。其他地方的大荔冬枣的价格具有相同的现象,价格比大荔县的冬枣价格高出很多,而品质却没有大荔县的冬枣好。相比之下,冬枣的销量就没有在大荔县的销量高。究其原因,不适宜的种植条件使得冬枣的种植成本增加,而选择从大荔县购入进行二次销售则会增加运输成本。总之,外地不是大荔冬枣的最佳种植地就会导致价格上升、品质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这对于大荔县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把握住机会,响应国家三农政策的号召,打响品牌的名声,向全国推广当地的冬枣,更有利于大荔冬枣的销售,以品牌化助力大荔冬枣。
(三)活动后期总结阶段
     1. 整理照片、剪辑视频,积极撰写新闻稿并向各级新闻媒体投稿。
     2. 深度挖掘采访内容,撰写采访稿,并成功发表至具有一定地位的新闻媒体上,为本次活动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力;
     3. 对受灾区重建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
     4. 调研“大荔冬枣”品牌产业链,发掘存在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5. 通过参观“朝邑起义“纪念馆,领略大荔人民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国精神谱系。
     6. 通过对老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救灾英雄的采访,深入学习其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撰写发文采访纪实,以此来迎接党二十大的召开。
三、实践成果
(一)调研成果
       陕西省大荔县赵渡镇、安仁镇、朝邑镇等村镇近二十年来充分发挥地域条件,发展地区优势农作物——冬枣,一步一步摘掉农民“穷帽子”,展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产业繁荣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只有有力的产业支持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持续的物质支持,从而为乡村的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社会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不断强化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乡村,必须凝聚产业力量。[2]在这方面,大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荔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因地制宜,适合村庄本身的特色。在大荔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人民群众努力学习新技术,在高新科技支持下,开展了“冷棚”、“温棚”种植,成功错开冬枣成熟上市时间,避免了过去集中上市所造成的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而引起的低价、折价销售冬枣。尤其是近两年来,严通村更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大刀阔斧改革,建立了以冬枣交易市场和冬枣冷库为主的集体经济体系,建成了从原料产出到自由销售、上下游齐全的“严通冬枣”产业链集群。借着科技的支持,政策的引领,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在实地调研走访的过程中,调研队员得知,在2021年大荔水灾过后,省委、市委、县委三级领导干部均作出重要指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道路坍塌了,交通运输部门对公路受损情况进行评估,部署抢修、除险、加固。房屋进水了,县住建局对所有房屋进行安全排查鉴定,对每一户建立台账,对危房进行封存,并确定修缮加固方案。对于暂时无法返回的群众,采取了在学校临时安置房屋、避水楼集中统一安置,基础设施配备到位,全力保障群众的衣食住行。“政府帮我们把困难想在前面,帮我们分忧解难,帮我们托底保障。”受灾村民说。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及时治疗、无安全事故发生,这是大荔县委、县政府面对灾情的庄严承诺。同时,在新春到来之前,党和政府根据每家每户受灾具体情况在经济上也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全县一盘棋,干群一条心,“三河儿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志坚身勇、气正神定。
(二)对冬枣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1.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抓紧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把冬枣定位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面积应发展到 70 万~80 万亩,达到全县耕地面积的 50%左右。合理规划棚体结构,按照 3 ∶ 3 ∶ 4 的比例规划,即温室 30%,钢架棉被棚 30%,其余 40%,错开销售期。[3]
     2.建立涵盖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包装、宣传、推介会等涉及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引领标准化生产。建设冬枣产业研发中心、研发基地。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形成完整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标准化推进规模化。
     3.全力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面积,力争占到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 应用生物有机农药等技术,推广“果畜沼”生态循环果园建设,加快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富硒、酵素等功能冬枣,拓展消费市场。
     4.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联合社。 支持联合社、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农户采用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方式,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提高枣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
四、实践心得
(一)张广义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赶路人,唯有接续奋斗唯有创造担当,才能把初心使命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以历史经验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我们的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是在服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未来5年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作为西农的学子,我们会勇担强农兴农重任,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调研团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奋斗的征程也刚刚开始……
(二)穆亚男
       回顾这十几天的点点滴滴,我们收获满满。从主题的确定、活动策划、方案的制作到具体的实施,基本都是我们自行解决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周全地考虑问题,遇到困难需要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还要积极寻找社会的帮助。下乡期间,我们更要解决临时发现的实际问题,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全体队员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这次的下乡为我们队员提供了一个相互认识并且相处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很多热心乡村建设的优秀朋友。在下乡期间,我们相处融治,发挥了互助互爱的精神,虽然也有意见不一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团队,我们还是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并且在相互相处磨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团队合作以及在发生分歧的时候寻找合适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吾辈青年朝气蓬勃,志存高远,岂惧山高路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的我们终将走出社会,也必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王跟辉
      听了王书记对于本次灾难的介绍,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五、实践总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年人的本色。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当代青年学生应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发扬实践精神,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到基层去,了解基本国情、体察发展民生。本次调研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到脱贫攻坚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朝邑起义革命精神等中国精神谱系,以实际行动“看来路”、“抬头望”。二十大即将召开,登上新的的赶考路,我们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唯有接续奋斗,唯有创造担当,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把初心使命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以历史经验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References:
[1].   崔馨予, 大荔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研究,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 57页.
[2]. 柴陈云,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整合乡村振兴力量的思考. 管理观察, 2018(23): 第62-63+66页.
[3].   安晓艳与成明, 大荔冬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西北园艺(果树), 2022(02): 第3-6页.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9-02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暑期社会实践,学本202在行动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探访百年老店,麦记饼艺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