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夯实精神根基,筑牢青春航向,2023年7月18日,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绿’水青山行,‘赤’诚党国心”实践队以传承红色精神,共赴乡村振兴为主题,走进千年古县德化县,在潘祠村沿途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参观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青山铸丰碑。7月18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德化县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戴云之战,历时4个月,大小战斗20余次,是解放战争初期闽中人民游击战争史上一次空前的举措。同学们满怀敬畏地走进陈列馆,细致地瞻仰玻璃柜中的草鞋、煤油灯、响枪等革命先烈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战斗武器,它们经过时间的洗刷已然陈旧,但其中蕴藏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始终熠熠生辉,不曾磨灭。抬头看,墙上的宣传栏展示了当地群众积极配合党组织工作,军民一心,为取得胜利奠定基础,成就一段段佳话。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钻研,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紧跟党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跟党走,让薪火代代相传,文明不息。
走进省示范村,积累成功经验
7月18日下午,实践队走进福建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潘祠村,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回顾了潘祠村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
村书记介绍道,潘祠村与县城距离不远,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以千亩樱花园、罗浪文化励志室为核心,建设旅游教育一体式景点;村干部组织宣传出售较偏远的上涌村的蓝莓,互利共赢;当地政府让经济困难的村民直接入股戴云山水,防止返贫,围绕20字方针,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线。同学们认真聆听,并与村书记深入交流振兴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做好相应笔记。
进罗浪励志室,汲取青春之力
学习了潘祠村乡村振兴经验后,同学们随村书记有序参观了村部二楼的罗浪文化励志室。
罗浪是奏响国歌的第一人,在开国大典上指挥乐队演奏国歌八小时,重新编写《哀乐》不营私利使其遍及国内外。身居高位之时他依然心系故乡,先后为潘祠村小学捐赠了10万余元,建立了图书馆供孩子们阅读学习。如今,这笔资金被村干部用于帮扶困难学生和奖励优秀学子,他的贡献将以这种形式传承下去。同学们也注意到,来参观的还有许多当地村民,通过询问了解到,村民们时常来缅怀这位村子里的“大英雄”,并表示,怀念英雄敬重英雄是百姓们应当做到的事。
聆听前辈教诲,上节特殊党课
参观完罗浪文化励志室,村书记带领同学们进入邻里影院进行了一节特殊的党课。课上,村书记为同学们播放了彩色版开国典礼视频影像,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在影像结束时不由自主地鼓掌喝彩起来。随后,村书记介绍了德化县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突出表现,“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村民们掩护负伤的游击战士,为战士们的疗养和转移提供便利,有些村民因此丧命,他们的事迹代代相传,感动和激励着新生的火种。村书记鼓励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去除专业壁垒,结合地方实际,深入基层,团结群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发挥师范生优势,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在潘祠村展开的三下乡活动,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绿’水青山行,‘赤’诚党国心”实践队回顾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年代,青年一代当牢记历史,脚踏实地稳步迈向新征程。走进示范村,积累乡村振兴宝贵经验,深刻地认识到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青年一代更当深入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奉献青春,服务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