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心遗亦调研团走访河北邢台调研清河乱弹文化

作者:张宇杰 来源:译心遗亦寻访团

为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了解非遗传承,讲好非遗故事,山东大学(威海)译心遗亦调研团成员许冰宇于2023年1月30日到达河北省清河县连庄镇进行实地访谈调研,了解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活动伊始,传承人赵立江老师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并带领团队成员现场观摩了清河乱弹。在欣赏完古老浑朴,粗犷热烈的乱弹表演之后,团队成员对乱弹音乐有了直观与初步的认识。团队调研了解到乱弹是我国“地方剧种”之一。始于明末,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其历史久远、声腔独特、剧目丰富、表演粗犷,被称为戏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随后,在赵立江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乱弹表演的幕后。在赵立江老师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了唢呐、笛子和弦索等乐器在乱弹表演中的应用并且捕捉了生、旦、净、丑四大行的各自特征。在参观完乱弹表演所用的服饰与道具后,团队成员对传承人赵立江老师进行访谈,并表示希望做赵立江老师与河北乱弹结下不解之缘故事的倾听者。赵立江老师详细回答了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并且饱含热情地讲述了他与清河乱弹结缘的经过。赵立江老师提到其自幼爱好文艺,师承多位清河县一代乱弹老艺人,主攻司鼓。在县政府工作后,每逢节假日空闲时,即回村组织乱弹爱好者排练、演出,从未间断。退休后,带着满腔的热爱之情,投身于清河乱弹的传承发展中。为便于接近群众,其回到村里居佳,并利用担任西张宽村委会副主任之机,走访了清河县各行政村,遍寻民间乱弹老艺人。满怀着对乱弹艺术的热爱,赵立江老师在2010年十月成立了清河县乱弹协会,供更多的乱弹戏曲爱好者交流学习。

在访谈结束后,赵立江老师邀请团队成员前往清河县乱弹协会文化大院——这是以赵立江个人住所为基础,县镇各级政府予以支持打造形成的乱弹文化中心,在文化大院,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清河乱弹的发展历程。赵立江老师指着满墙的昔日乱弹的演出记录,无不骄傲地指出乱弹协会对乱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团队成员了解到,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赵立江老师所带领乱弹协会在本村及周边各地进行公益演出300余场,在传承发扬乱弹文化的同时,极大丰富了附近村民的精神生活。置身于乱弹协会的文化大院,面对满墙的演出留影,团队成员无不体会到震撼人心的文化力量。赵立江老师在一阵翻找后找出一片略有破损的硬纸板,上面记录着其数十年来自作乱弹曲目的名字,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赵老师对乱弹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提及清河乱弹的传承时,赵立江老师表示清河乱弹的传承现在具有一定的困难,一些老辈传承人去世,几年内吸收的一些新人岁数也都不小了,下一辈乱弹传承人的传代,让他有些忧愁。同时赵立江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下一步可以成立一个戏校,招收热爱戏曲的中老年同志或小同志,到学校去学习,走出学校去演出。他认为“乱弹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下一代的传承工作做好。注重培养年轻人对乱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只有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真正地让年轻人走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感受其魅力,才能更好地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最后,赵立江老师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拍照留念。赵立江老师对团队的调研态度和调研手段给予了充分肯定。赵立江老师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保护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青年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赵立江老师称赞调研团的实践调研正是践行了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发扬与活态传承。

本次实地调研是译心遗亦调研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第二次调研,收集了有关清河乱弹文化的资料及相关传承故事,得到了传承人及团队内部的肯定。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25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译心遗亦调研团走访岳阳花鼓戏传承戏院
  • 近年来,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宣传手段也在不断加强。为响应国家的政
  • 大学社会实践 02-25
  • 寻梦乡村振兴,助力长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