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学子三下乡,探访新疆屯垦博物馆,聆听老兵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郑怡鑫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子,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聆听抗战老兵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8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红色革命文化宣传教育实践团来到了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就如历史的见证者,她们见证过坚勇不屈的中华儿女在抗击侵略者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后她们也将见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年轻人,传承英烈先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今日,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她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那些英烈先辈们的抗战生活,更好地学习他们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以便于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可以更好地报答国家、回报祖国。
实践团和抗战老兵在讲解人的带领下,依次的进行观光博物馆。在脚步初入博物馆时,这里的每一个文物仿佛都在诉说着自己身后的故事,而这里的每一片灯光都在为她们提供舒适的氛围。就好像有一杯烈酒,故事才能听的更津津有味。古来多少英雄汉,仿佛都被这小小的博物馆所收留。讲解员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介绍时很自然、流畅、连贯,故事选择得很好,情节很吸引人,讲得很生动,演讲时表情很丰富,引人入胜。不仅如此,讲解员的声音也非常悦耳,这才把实践团拉到现实中来。在这里他们表示,看到了这个年代很稀少的东西,但就是这些“东西”,他们感受到了英烈们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跟随着一起参观的抗战老兵也被眼前的文物勾起了回忆。在最后的采访中,他们表示,见到了一些很熟悉的老物件,看到这些仿佛自己又一次的返回到当时的年代,和自己那些牺牲的战友在一起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民族的希望而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安全。

(图为实践团和老兵们一起观览展览品。通讯员 李昊波 摄)
 
(图为观览结束时老兵接受采访。 通讯员 李昊波 摄)
当实践团来到展览品铁皮手电筒和闹钟前时,老兵看到这些物品脑海中已经一件一件的回忆起当年自己和已逝的战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老兵回忆到,当时部队上就一部手电筒,还是当时部队上老兵在打仗时缴获的,刚捡到时没人知道这是是啥,还是见识广的人后来才告诉他们这个能照明,后来他们就用这个晚上巡逻,巡逻了几个月突然不亮了,问到那个见识广的人才知道原来是没电了,这个还需要一个叫电池的东西才能发光,当是部队里没钱买这个,他们就只能再次黑灯瞎火的巡逻,后来有一个小孩儿,他在电池上咬了一口手电筒就又能照明了,然后在后来的巡逻时他们都省着电用,实在没电了就再咬一口电池。讲解员解释到,铁皮手电筒在抗战时期不仅仅用来照明,在特殊时期她们还被用来传递信息。老兵们说到,当时他们不知道国际上的那种摩斯密码,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平常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传递方式,这种方式只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久的人才知道,这是属于先辈们自己的默契。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自己平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手电筒和闹钟,因为现在手机上都有这些功能。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老一辈们曾经为抗击侵略者的艰苦日子,当代人不能忘记,不仅不能忘记我们还要从中学习优秀的品质,将这些品质、精神发扬光大。
 
(图为展览品铁皮手电筒和闹钟。 通讯员 李昊波 摄)
观览博物馆结束后,博物馆负责人和指导老师李宁分别对此次前来的老兵致以感谢和问候。他们表示,此次观览博物馆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的不易和艰辛,尤其是实践团们在他们听到讲解员和老兵对这些抗战时期的物件进行讲解的时候,他们仿佛身临战场,这些物件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此次观览,他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这是比较有意义的。他们和英烈先辈们通过这些文物进行对话,这不仅是年轻人向先辈们学习和致敬的一种方式,更是先辈们希望未来的年轻人报答国家的愿望。为此他们寄语当代年轻人,你们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此你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知识巩固自己,充分了解历史,聆听老兵故事,学习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传承其为国奋斗的红色基因。
 
(图为博物馆负责人和李宁老师对老兵表示感谢。 通讯员 李昊波 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9-01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胡杨学子三下乡,探访新疆屯垦博物馆,聆听老兵故
  • 郑大学子三下乡:忆往昔·立当下·迎未来——党史
  • 南梁精神代代相传
  • 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地处陕甘交界,1934年11月,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大学社会实践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