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8月5日,河海大学“渔你同行”调研团以研究探索长江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和发展途径为出发点,先后赴长江江苏段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无锡市、苏州市等沿江八市与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开展为期9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如何巩固禁渔成果,让昔日以船为家、以水为生渔民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开启上岸新生活,做好政策“后半篇文章”,是高质量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使命。从2020年起,“渔你同行”调研团开始致力于关注退捕渔民的上岸、转产转业、生活生产质量保障提升等民生问题。为响应河海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渔你同行”团队再出发,通过资料调研、实践走访、问卷访谈等形式,寻求现行禁渔条件下保障渔民生活质量、提高渔民收入的有效经验,分析当前转产安置机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归纳其运行发展的普适性条件,彰显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访政策前沿,明发展之道
为深入探究各市退捕渔民补偿机制落实状况与未来规划,7月28日起,实践团成员分赴南京等长江江苏段沿江八市与以湖南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沿岸典型省份,并各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对渔民转产安置等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过程围绕各市退捕渔民的基本生活现状、转产就业、生活补助、社会保险等补偿机制的落实状况以及“十年禁渔”政策的未来发展规划等展开。
据各地工作人员介绍,自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施渔业进步起,仅仅两年时间,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水质明显变好,鱼类数目以及种类大幅增长,生态多样性大有好转,长江水域生态总体呈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
在退捕渔民可持续发展方面,团队成员了解到政府关于渔民的补偿安置措施也正逐步落实,各市根据渔民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转产转业安置方案,拓宽就业渠道。其中,南通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施百灵副支队长提到,为促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南通市人社局开展了“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的免费就业帮扶;并安排专人负责退捕渔民的就业问题,建立每周数据跟踪调度机制,确保做到渔民转产转业“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渔民转产转业率100%、社保参保率100%、社保缴费补贴率100%等多项指标,解决了渔民的基本生存问题,充分保障了渔民的基本权益。各地工作人员表示,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满足渔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他们后期禁捕政策推进的重点工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各市相关单位负责人
探人民一线,寻改进之法
为了解“十年禁渔”政策下渔民生活现状、科学评估上岸渔民可持续生计发展能力,团队成员分赴南通市五接镇、苏州市七都镇、扬州市里点镇等数个退捕渔民居住地,调研渔民生活质量并请他们帮忙完成调查问卷。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接触到许多退捕渔民,或从事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新型涉鱼产业,或通过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在生态修复湖库区参与资源养护,完成了从捕鱼人到护渔人的转变,这些渔民的成功转型是长江渔民上岸工作的一个缩影。
同时,也存在需要兜底帮扶安置的退捕人群,他们大多年龄较大,学习能力弱,技能单一,缺乏职业竞争力,再就业可能性小,生活幸福指数低。深入了解禁捕渔民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面临的生活难题后,实践团成员提出了实施动态监测、做优后续保障、确保安置规范等建议,以期做好退捕渔民后续跟踪帮扶工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各市退捕渔民
献河海智慧,觅自身发展
补偿是渔民上岸的过渡手段,发展是可持续生计的唯一途径。读书为元元,河海学子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力求为江苏省“十年禁渔”的政策执行和渔民的补偿机制创新做出贡献,为其他省市的沿江地区贯彻落实“十年禁渔”政策的方案提供参考,为长江大保护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贡献河海智慧。
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打破专业束缚,了解政府部门对于“十年禁渔”的政策导向,扩充自身关于长江生态建设、“十年禁渔”规划的知识储备,开拓了视野。同时,队员们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实践团始终牢记河海大学校训,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吃苦耐劳、细心钻研的河海水利人的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水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