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彩霞是我校六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初次见她是在开学升旗仪式上,她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作发言讲话。随后的日子,这个小女生的身影不经意就闯入我的视线。少先队值周检查、“红领巾”广播站播音、主持升旗仪式……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总能看见这个小女生匆忙的身影,听见她不标准但成熟有力的普通话。我在心里想:这可能是个很“强势”的姑娘了,果然,时间不久,这种“强势”就给这个小女生带来了不好的“舆论”。有的老师反感她,说她是个小大人,做事过于成熟;有的说她性格太“自大”,做事没有小学生的样子……“人云亦云”,我也有类似的想法了。
直到有一天,队友小刘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一切”。凡事有因,我找到这所谓“强势”的原因了。原来这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改嫁,父亲异地再娶,可怜的小女孩没人看管,无奈之下只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了。没去她家之前,我把问题想得简单了:小女孩的爸爸妈妈虽然离开了她,可还有爷爷奶奶照顾,目前她的生活应该不会太让人担忧。可是,两次家访之后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第一次家访我和队友小刘是坐车去的,并没有感觉到于彩霞所在的上桥村的上学路有多远。祖孙三人的家其实就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简陋小屋,交谈中得知两位老人都患有老年病,常年药不离身,当谈到自己的小孙子,老人泣不成声,从颤抖的话语中,能感觉到他们的担忧。
第二次家访我们没有坐车,想走一走学生的上学路,感受一下他们上学的不易。走走停停,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她家。听说我们要来,小女孩早早在门口等着,一见面就着急地说爷爷病重了,连炕都下不了了。我们赶忙走进小屋,只见老人侧卧在炕上,吃力地呻吟着。小刘很着急地问:“爷爷这么病重,为什么不去看看呢?”这一刻,小女孩再也“强势”不起来了,哽咽着说道:“奶奶不在,爷爷放心不下家,自从爸爸走后,快五六年没有回过家了,几乎没有打过电话,也很少给家里寄钱,全凭着爷爷奶奶的养老金和低保艰难维持着日子,现在还好,虽说上学路远,再怎么辛苦也还是能照顾到爷爷奶奶的,可要上了初中,就得在县城住校,我怎么能放心得下这个家呢,没办法,只能辍学了。”她的话刺痛了我们的心,从小女孩悲伤的话语中,能深深地感觉到她内心的无奈,不满和创伤。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这句流行语用在于彩霞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说大多留守儿童内心是孤独的,可他们内心又是充满希望的,于彩霞说她看不到希望,父母的爱过去离她很远,将来可能会更远。一颗幼小、脆弱的心灵独自面对着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强势”掩饰不了心灵的柔弱、成熟也弥补不了缺失的爱。面对于彩霞以及千千万万个弱小的灵魂,我们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