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放松的时间莫过于午睡的半小时,可是,偏偏总在这个时间,娃儿们或一伙儿或单个,总爱站在我宿舍门外喊:“报告!”让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开门,看看娃到底有什么“大事”。
时间久了我渐渐发现,其实娃儿们眼中的“大事”,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一些“邻里相争”之类的小事而已,怎么就非得俩人争得面红耳赤,好像要老死不相往来呢?听到“原告”委屈的陈述,虽然大多他们都只会说方言,我不能逐字逐句明白,但大概意思我懂。有时娃们知道我这个老师的“脾气”,在“告状”时娃们自带一名会说普通话的做翻译,这样既省时间还便于沟通。每当有娃一边陈述,另一个娃在一旁叽里呱啦的翻译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发笑,但是我不会因为娃前来告状的内容而笑。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在孩子的世界里,多小的事都是大事,因为他们的世界小。
“原告”陈述完毕,我会让他们回去把“被告”请来,我站在宿舍楼的门口,在三楼居高临下的看着“被告”火速赶来,一般情况下,从他们走路的姿势和急迫的表情,十有八九可以推测,基本案情已属实,但是,决不能妄下定论,倒是要听听“被告”的说辞如何。通常情况下,“被告”也可能会自带翻译,这说明他并不理亏,本来两个人的纷争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嘛!这样的“案件”很好处理,两个人叫到一起,把事实陈述清楚,利害关系分析一遍,再加之幽默诙谐的东北语言,俩人都忍不住乐了,好了,拉拉手,你俩还是好朋友。娃都腼腆,让俩男生拉拉手,都不好意思,此刻,我总会“黑”下脸说:“快点!还让不让老师休息了?”有些娃一时还不能从刚在吵架的气氛中走出,想敷衍着拉一下,这可是不行的,必须发自内心肺腑,倘若需要反复几次拉手动作的,别说双方忍不住大笑,我也是忍不住的。
一桩“案件”结束,我不会马上就进屋,我会看着俩娃怎么下楼,去教室的路上是否有语言的沟通等等。毕竟,孩子就是孩子,总是很快就忘了刚刚的不愉快,只记得老师“强迫”自己和同性同学握手有多不好意思罢了。我喜欢看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你追我赶,一同到教室门口的默契,毕竟数学的午间自习课,谁又会喜欢单独喊“报告”呢?俩人一起,多有底气!
今天中午,我刚躺下,突然门外有人敲门,喊:“报告!”自带音效一样,我突然好像听到两排人浑厚的“威……武……”,开门的一刹那,是个女娃,一个人来的,很快的语速说了一大堆的方言,我完整听明白了一句,“他在桌上非要画线,只给我一点点地方,我没法写字哩!”我说:“你把同桌叫过来,你俩一起过来!”看着她跑去叫同桌的背影,我转身进屋,坐在桌前等待俩娃一同前来。就这么干等的有点尴尬,手里握着鼠标把玩,俩娃也进屋了,鼠标被我轻轻拿起又放下,音效又来了,仿佛有惊堂木一敲,“升堂!”
没错,郭老师的另一个名字,请叫我——郭青天!哈哈,我很喜欢,因为,这是支教日子中实实在在的生活!我希望,我宿舍的门,总能接住娃前来“禀报”的路,无论大小,无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