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赏汉服之美,品华夏之韵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开展“汉服进课堂”课程教学创新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19     阅读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更具特色的“金课”课堂,10月15日上午,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罗艳娟于教学楼3-108教室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汉服进课堂”课程教学创新活动,22级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及24级专升本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进了这场“别具创新”的课堂。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走上讲台的却是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姿态自信大方、语言流畅自如,在规定的5分钟限时里条理清晰地讲解着文字的“前世今生”。这种由学生来上“微课”的形式正是《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为师范生们“量身定制”的教学模式,它直击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能力培养不足的痛点,翻转了“教”与“学”的维度,提升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和课堂参与度,为培养出从事汉字教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罗艳娟以学生们的讲述为基础,从与汉服有关的字形字义,到汉服的文化和样式,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理解汉字的构形。她对汉服的上衣下裳制、衣裳连属制等服饰样式进行讲解,并借由“领”“袖”“襦”等字形字义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意义与分类的变化,折射出汉服蕴含的和谐性、审美性、礼仪性、等级性和舒适性等文化内涵,彰显着独特的东方美学与智慧。授课中时不时穿插入经典的诗词、美学知识、考古视频等元素,让课堂充满“历史味”“文化味”“文学味”“审美味”“艺术味”,进一步拓宽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打造课程的高阶性。

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和持续产出,实现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在课程讲授环节结束后,罗艳娟组织部分身穿汉服的同学在台前进行展示,并对每一位同学所着服饰的用料、服制等特征展开直观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汉服文化的了解,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次“汉服进课堂”教学创新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更是《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文法学院的优质重点课程,创新性地构筑了“三融六创-生成性”课堂教学新模式。整个课堂贯穿兴趣导入、问题探究、精彩讲解、内容总结、课堂测试、拓展延伸“六模块”的教学环节,真正使课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发力,共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与创新性。

课程团队根据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要求,采用TBL项目驱动法,结合每个专题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视频制作、设计手抄报和手工创意作品,创新实践环节教学设计,提升课程的挑战度。除校内课程讲授之余,在校外也设置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展中国文化辑录、中国民俗调查等实践,带领学生去安阳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参观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并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把汉字形体的演变制作成图画,以教学成果展形式制作成展板展出,最终创建起“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已于2021年获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编制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汇编;于2024年荣获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副高组二等奖,绘制了课程内容的知识图谱;课程团队陆续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项,2023年获河南省信息化大赛高校组(微课)三等奖,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三融六创-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已在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及其他多所院校推广,辐射受益学生约三千人。

作为河南省高校名师,罗艳娟也将继续带领着课程团队深入剖析教学的痛点和难点,从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进行创新探索,不断改革和完善“三融六创-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更加具有易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实现教学名师更加广泛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新闻推荐
  • 爱国奋斗永向前,划着赛艇看世界
  • 爱国奋斗永向前,划着赛艇看世界
  • 西安交通大学硕4275班团支部,硕4279班团支部,硕4272班团支部,电信学部软件学院2024级专硕第一党支部,网安学院2024级专硕党支部联合西安
  • 大学生新闻 10-18
  •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第二十二届“新生特长赛”顺利举行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2024级心理学专业入学教育
  •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心健部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开展“引航公考——如何报考选岗” 学业门诊活动
  • 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队”助力大学生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