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三下乡:赴歙县瞻淇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陈晴晴 来源:暑期社会实践
为了更全面的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党的初心和使命,2023年7月10号早上,来自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校级实践团队:追鱼逐梦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歙县瞻淇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知行合一,探寻鱼灯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并利用学科优势找寻解决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措施。让鱼灯带动村民经济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农业三融合的局面,给当地居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并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实现互融互促,助力乡村振兴。
歙县瞻淇解历史,书记引路探古村
7月11日上午,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瞻淇村村委会进行探访,向村委会书记了解瞻淇村的历史。除此,瞻淇村书记表示,为了解决村里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问题,村委会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以青梅树下种植西瓜,提高村民的收入。而随着对非遗文化的重视,鱼灯文化也得到了大力弘扬和发展,鱼灯热点带来的效益更是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这种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在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瞻淇村的古建筑和祠堂,感受到了古村落历史和鱼灯文化带来的熏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村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探寻非遗技艺,学习制作鱼灯
歙县瞻淇村的鱼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制作鱼灯的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瞻淇村的鱼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型优美,色彩鲜艳,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来到非遗传承人爷爷奶奶制作鱼灯的所在地,向其学习鱼灯的制作和上色技巧,并深入了解鱼灯文化的传承过程。非遗传承人爷爷奶奶耐心地向实践团成员传授技艺,实践团成员在爷爷的帮助下也亲自给鱼灯进行了上色。从选材、剪裁、拼接、上色到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他们强调,鱼灯制作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鱼灯技艺,瞻淇村近几年十分重视对鱼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但鱼灯制作比较复杂,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大多还是年长者为主,年轻人的传承还需加强,需要努力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技弘扬鱼灯文化,亲身参与非遗表演
当天晚上,村里的叔叔阿姨们精心为实践团准备了鱼灯表演,为更好的弘扬鱼灯文化,实践团借助科技进行了直播,以吸引更多人观看鱼灯表演。在现场,叔叔们伴随着鼓声舞动鱼灯,熠熠生辉,为整个村庄增添了喜庆热闹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而实践团成员也在非遗传承人的教导下,亲身体验了舞鱼灯的独特韵味,共享传统文化带来的喜悦,更好的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直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线观看,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鱼灯文化,同时让他们对这一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非遗鱼灯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亲身体验和感受了鱼灯文化魅力,提高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希望此次调研能给瞻淇村鱼灯文化弘扬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同时借助鱼灯热点能给林下经济发展带来蝶变。希望能以非遗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30 关注
大学生新闻推荐
  • 南信大学子三下乡:绽放青春精彩,圆梦中华复兴
  • 河海大学“刻纸不辍,薪火相传”金坛刻纸实践调研
  • 追寻闽北红色足迹 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青马工程”培训班“牢记总书记教导奋进新征程”专项活动实践队来
  • 大学生新闻 07-22
  • 征战烽火浴铮铮,金寨红脉千古传
  • 情牵留守,爱暖童心---义务支教
  • 传承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青年勇担新时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