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锦轩丝绵创业团队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家蚕新品种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养蚕得茧,蚕茧缫丝,丝再织成绸,是中国作为茧丝绸大国的特色与优势,也是中华文化的名片产业。近年来,无纺纤维用途的丝绵,蚕丝水凝胶、薄膜等医疗等用途的多功能丝蛋白材料发展迅猛,已超过全行业35%的丝产量,瓶颈问题是缺乏专用蚕品种。

传统的遗传育种手段只能在有限的品种资源中通过基因组杂交、独立分配和重组来筛选优良的种质资源育成新品种, 但是随着有限自然遗传资源的挖掘利用,这种高度依赖于自然遗传资源且效率较低的育种手段的潜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此外,传统的育种技术过程缓慢、过程复杂,且无法定向控制蚕茧的某个性状。目前新型蚕种的培育大多是采取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这样获得的蚕茧品质提升有限且不够稳定,无法解决茧丝绸行业存在的出丝率低、污染严重、丝绵品质难以提升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基因、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快速应用,家蚕遗传育种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应用上不断突破创新。但是基因编辑技术对目的靶基因的编辑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即在靶基因被敲除后,往往会产生多种敲除突变系。因此,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在于确定靶基因中所需要进行编辑的片段。

与丝绸的生产工艺不同,丝绵是由蚕茧经过脱胶、剥茧、拉丝制成。将一根蚕丝比作一根电线,丝胶相当于绝缘外皮,丝素相当于内部的导线,丝绵的制作需要去除外层的丝胶,保留内部的丝素。现阶段,提升家蚕吐丝量已经是业内难以超越的技术瓶颈。因此团队将目光转向了提升蚕丝中丝素的含量。

苏州大学锦轩丝绵创业团队的成员勇于创新,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利用TALEN 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家蚕的period钟基因,而后针对所产生的数百种家蚕基因编辑突变系,研究团队的成员对其进行筛选,最终历时400多天获得了具有茧层疏松、茧型显著增大的突变体——period突变体。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突变体蚕茧的品质,该研究团队还将构建好的突变体和实验室已有的高产优质蚕品种进行杂交,并经过多次回交筛选获得杂种优势,最终得到了有望于丝绵生产领域专用的新型蚕品种,有望解决行业目前存在的蚕茧出丝率低、废弃丝胶污染环境、丝绵产品质量难以提升等多种问题。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5-24 关注
大学生新闻推荐
  •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韶华团校举办破冰活动暨素
  •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举行2023届硕士研究生
  • 疫护织造——新型抗微生物纺织制造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