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非遗蓝夹缬,创新激活生命力--浙江财经大学“走进蓝夹缬的中国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郑好 来源:郑好
夹缬,《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的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此次“非遗”文化深度之旅主题实践活动,在深度阅读基础之上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寻访文明的足迹,深入浙江“非遗”所在地,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在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冲击之下,蓝夹缬技艺也同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曾一度消失,虽然在相关文化部门及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蓝夹缬印染技艺得到了很好恢复,但其传承前景依旧不容乐观。赴温州瑞安实践服务团“走进蓝夹缬的中国蓝”实践服务团,深入挖掘和探寻蓝夹缬技艺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前景。
一、参观蓝夹缬博物馆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参观蓝夹缬技艺的作品与成果,一起走进这项传统的印染技术。馆长王河生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蜡染等蓝夹缬印染手艺、染料的来源和发展历程随后,成员自行参观和欣赏博物馆内的珍贵成品,馆内橱窗按照印染手艺分类陈列,还有印染工艺在各种文创产品的运用。

二、工坊观看蓝夹缬制作过程+体验
实践团队成员来到蓝夹缬制作工坊观看蓝夹缬制作过程,在馆长王河生先生的介绍和带领之下,成员们亲眼见证了印染工艺的全过程。
为此,工坊内专业的师傅在现场为我们展示蓝夹缬的花版雕刻,观看完制作流程之后,成员们也纷纷参与到制作的体验,感受这项传统印染技艺制作过程的艰难以及背后的魅力。

三、传承人讲述蓝夹缬的故事
7月16日上午,为探寻蓝夹缬传承人与蓝夹缬的故事,实践服务团采访到了蓝夹缬浙江省温州市蓝夹缬技艺传承人王河生。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后众多染坊关门之际,王河生的父亲创立了马屿染色工艺厂。因此,他从小耳濡目染,知晓其工艺流程,并逐渐发展成他一生坚守的事业。在采访的最后,王河生先生还表示:“蓝夹缬现在的发展是越来越好了,但我们的设计理念还应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四、参观蓝夹缬文创产品店
实践团来到蓝夹缬文创产品店进行考察,在店铺中看到了种类丰富的蓝夹缬周边产品,如蓝夹缬帆布包、零钱包、小挂件、服饰等。通过实地考察与询问工作人员销售情况等,成员们充分认识到蓝夹缬周边产品现状及其发展情况。
蓝夹缬的周边产品大多以戏曲内容为主要纹样,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所以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也可以展现戏曲特点以及温州民俗,别具地域特色。

通过“走进蓝夹缬的中国蓝”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成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之下对蓝夹缬技艺的的成果和制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通过深入探索能够挖掘出这项非遗文化的发展前景,让传统艺术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传统艺术之美生生不息。 
实践团还了解到了蓝夹缬的过去与现在。成员们不仅聆听了传承人口中历史悠久的蓝夹缬,还进一步认识到蓝夹缬商业化现状。
本次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为重点传承这抹中国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12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传承红色基因,深刻红色记忆
  • 传承红色基因,深刻红色记忆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三棵树实践队前往武昌区进行红色基地调研社会实践,参加观览活动并听工作人员讲解其兴建历程及历史背景
  • 社会实践总结 08-11
  • 集体经济向阳开,盛夏奔赴来助力
  • 2022年7月29日至8月4日,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农村集体经济调研团”前往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龚店镇史堂村、
  • 社会实践总结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