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重庆大学“党理潮鸣”青春实践团的“方言里的二十大”社区情景剧宣讲活动引发热议。寒假期间,团队深入重庆市5个社区,用方言情景剧、互动问答等“接地气”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山城故事”,累计开展5场活动,覆盖居民100余人次,相关案例被纳入沙坪坝区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库。
“幺妹,你晓得啥子叫‘新质生产力’不?就是我们社区新搞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宣讲现场,实践团成员用重庆方言演绎的情景剧《王嬢嬢的“智慧社区”日记》,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诠释“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抽象概念,引得台下观众笑声连连、掌声不断。
为破解“理论宣讲单向灌输、群众参与度低”的难题,团队创新设计“1+3”互动模式:1部原创方言情景剧搭配3个互动环节(政策问答、民生需求征集、学习心得分享)。情景剧剧本由团队走访社区后自主创作,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社区食堂建设”等现实话题,演员由学生与社区居民共同担任。在渝北区龙塔街道的活动中,72岁的退休教师张爷爷主动参演《老街坊的“共富”茶话会》,用“摆龙门阵”形式讲述医保改革带来的变化,现场观众直呼“比看电视还有意思”。
团队根据前期调研数据,为不同社区“量身定制”宣讲内容:
在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团队发现居民对“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疑虑,随即调整剧本,增设“智能门禁系统体验”“物业数字平台操作指南”等实操环节。活动后,社区智慧终端使用率提升40%,社区书记李芳感慨:“大学生们用‘理论+服务’的组合拳,既讲透了政策,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为延伸宣讲效果,团队建立“三个一”长效服务机制:
活动衍生成果丰硕:九龙坡区文明办将情景剧录制为“微党课”视频;更有6名参与演出的社区居民加入社区理论宣讲志愿队,实现“观众变主角”的传播裂变。
据悉,团队正与重庆方言保护机构合作,开发“理论+非遗”系列课程,计划将金钱板、川江号子等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宣讲。“我们不仅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远,还要让巴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团队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