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点燃大学生非遗传承的圣火,践行青年人新时代的担当使命,实践队员走进中国陶瓷琉璃馆,深入学习悠久的琉璃历史、精细的琉璃技艺和璀璨的琉璃产品。“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琉璃火中来,水里去,工艺复杂,却造就净透之象;一件琉璃,涵盖着两千多年历史,涵盖着文明被孕育时的清澈和坚挺。
实践团队在中国陶瓷琉璃馆体悟琉璃发展史
璀璨的琉璃文化,是淄博乡土的匠人精神,激励着实践队员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践行“工程人”的誓言,努力成长为祖国栋梁。
实践团转站领尚琉璃工厂,进一步探寻琉璃的现代技术和创新发展。在琉璃制作车间里,匠人师傅往返于冷却塑形与高温烧制之间。一件琉璃制品的完成要经过20多道工序,师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对火候的掌控早已烂熟于心,由此烧制而成的琉璃作品,具有制作工艺细腻、釉料色彩瑰丽、原料考究、造型独特等特点,堪称中华一绝,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实践队员参与琉璃饰品制作
在琉璃展示厅里锦鲤牧童、梅兰竹菊、莲花牡丹等各色琉璃制品惊艳绝伦,构造起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实践队员将新式琉璃制品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分享给更多大学生,吸引大学生关注琉璃行业,走进琉璃行业,以期为古老非遗注入新鲜血液。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传播途径,开展线上直播,为非遗文化添新彩。在直播中,团队成员从齐文化引入,介绍传奇的英雄人物,儒、墨、道、法等各家学派,展开一幅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通过介绍琉璃文化和精美制品,多元化传播非遗文化,扩大琉璃制品线上销路,加深“文化符号”对青年生活的影响。实践队员将琉璃文化传播到大学校园,既为传播“有色如寒冰,无物隔纤尘”般冰清玉洁的琉璃文化增添光彩,又为中华春秋古齐国文化的传承奉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开展直播,为非遗文化添新彩
海岱千年,泱泱齐风,匠人手作不疾不徐,不矜不伐,于孤寂中坚守,于浮华中练心。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震撼于丰富多彩的琉璃文化,也更加清楚传承琉璃文化的重要性。
观五千年之史路,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华夏无双。实践队员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琉璃带出淄博,带入校园。让更多青年朋友了解到琉璃艺术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提升青年群体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西冶街上的马车轱辘转不停,博山工匠的巧技传遍东海西陲、北国南疆直至海外”不再只是童谣里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