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译門履践思传承,诚心致远接千载

作者:王诚毓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为了响应国家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号召,探索古建筑门文化的历史文化和影响,一支来自山东日照的“译路百代门”社会实践队在寒假期间走进各地古建筑及其当地的档案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并开展探究古建筑的门文化实践活动,并且对居民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资料搜索。
实践队走进了山东省邹平市鲁西村。我们首先找到了本村的书记,听书记为我们讲解鲁西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在听完介绍后,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鲁西村历经数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辞别后,便去探究了各家的大门。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每家的大门多以红色为主,并且多装饰对联和门环(辅首衔环)等。
在这里,实践队深究了其中一户人家的大门寓意,礼貌的询问了这户的奶奶。奶奶朴实且热情地告诉我们,农村的大门大部分是红色,看着平静又大气,而且红色是我国古代吉祥的颜色,同时红色耐老化,经过长时间风吹日晒不会改变颜色。我们再细看其造型,大门上方是“家和寓事兴”,金色线条镶边,字体以黑色为主,再附以红色的底色加以映衬;再往下是“鸿福照家园”,“照”字与其倾斜四十五度有相互回应之趣。再就是门旁边的对联,“鸿福喜临门,财源聚宝地”。奶奶说,一般来说,贴对联都是以红底黑字居多,这也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红色代表喜庆,而黑色是因为古人的写作习惯,没有特别艳丽的彩色原料,尤其对农村百姓来讲,只能用黑色的笔墨书写在红色的纸上,图个来年吉利。尽管现在的印刷技术越来越先进,很多金色的字也出现了,但是农村人更多的还是接受古朴的手写对联。所以,一般在过年红底黑字都是很普遍贴的对联样式。看奶奶侃侃而谈,不仅问道,这对联是您精挑细选的吗?奶奶回答说:“我老伴会写毛笔字,放到每年过年,方圆十里都会找我家来写对联。”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考察的门
实践队员又询问了关于门环的问题,辅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一种底座,它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辅。传说辅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辅首所衔之环为门环,如同门簪是用来固定大门,门钉是用来固定门板一样,门环是用来开关大门和叩门的,民间的其实一种实用物件。
与奶奶交流过后,我们和奶奶辞行。“门”在表面上看是一种建筑形式也是建筑物的其中一个元素,但门的本质则是社会关系,它所反映的是特定条件下民族、地域、乡村,以及家庭的内外部关系。因此,我们总能从每一座门上探视、测量或找到其背后所潜藏着的社会与文化。在认识人类历史和文明特征的一切建筑实物中,再没有比门更具有直观性和代表性的建筑。门给了人无限的思维空间,门的观念和语言所形成的词汇、成语、楹联、诗歌、戏曲等,已成为一部金光灿灿的宝典,这就是门在人类生活中所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文化魅力。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门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门,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承载着家族的荣誉、传承与希望。每一扇门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门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年轻人对门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有人对其持怀疑态度。这让我感到十分惋惜,因为门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译路百代门”社会实践队呼吁大家要更加重视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门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门文化。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门文化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其中的魅力和意义,成为门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门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王曜茹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16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墨香致远,以文化人
  • 传统文化学习
  • 传统文化学习
  • 学习在泰安地区百年传承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 社会实践活动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