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切实感受革命烈士红色情怀的共振,探寻红色家书中红色基因的精神根源,更好地讲述红色家书故事,赓续红色血脉,2023年8月19日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红色光辉照万里,墨香悠悠现家书”实践队前往烈士肖次瞻与肖炳焜的故乡贵州省思南县,以思南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
走访烈士故居,传承红色信念铜仁思南县搪头镇尧民村,贵州的一块红色圣地,也是烈士肖氏兄弟的故乡。2023年8月19日,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了这片土地。前往第一个目的地——烈士肖次瞻与肖炳焜的故居。他们的故居是一座典雅的木屋,门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的牌子表达着思南人民对这两位革命烈士的感激与崇敬。
红色故居凝聚了先辈们真实生活的缩影,是了解革命先烈的宝贵资源,在这里队员们得以了解肖次瞻这位年仅35岁的年轻战士短暂却深远的一生。肖次瞻是搪头区尧民乡肖家院人,从小聪慧过人,在1926年于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在1930年初毅然决然返回家乡思南进行革命活动,并于1938年成立了中共思南地下党。他一生多次为家乡革命建设作出贡献,直到被捕后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了解完肖次瞻的英雄事迹,队员们无一不被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所感动。
实践队队员拍摄烈士肖次瞻故居
实践队队员在思南县府文庙开展调研
聆听邻里声音,感受红色历史故居人去楼空,但村里的老人们对肖炳焜家族的旧事如数家珍。在肖次瞻的故居,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姓易的阿姨。据她讲述,在抗战时期,肖次瞻为了妈妈与四妹的安全,将他们送到了思南翁家地区,而后他又被国民党悬赏追杀,所以久久不能回家,不得不亲人分离。此外,易阿姨还带着我们一一逛了肖次瞻故居地的房间,并提起肖次瞻后代的现状,说他们已是耄耋之年,行动不便,很多也已经迁居到了别地。
实践队队员们从易阿姨口中听完肖次瞻的家庭后,实践队队员对这一位民族英雄有了更加鲜活的认识,也都被肖次瞻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站在这栋木屋里,仿佛可以穿越时光看见两位青年记者坚毅的面容和刚强外表所包裹着的温柔的眷恋。队员陈守丽说道:“肖次瞻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肖次瞻故居管理者正在向实践队队员讲解
寻访府文庙,见证光辉岁月思南的府文庙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地,庙前伫立着肖次瞻烈士的雕像,注视着他所守护的故乡的人们。
思南府文庙记录和保存了许多中共思南地下组织的文献,在那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共思南地下组织的成立和活动。思南的地下组织从1938年6月成立到1949年思南解放,经历了11年的艰苦岁月,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不止肖次瞻,还有许多英勇的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无数牺牲,如朱亚、熊大瀛等人,至今在思南府文庙里,实践队队员仍可以从红色军人展板上看到他们坚毅的面容,正是这些青年,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谱写了无数壮丽的篇章。
思南是贵州革命的热土,府文庙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所有实践队队员都深切感受到了肖次瞻和中共思南地下组织对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献身精神将激励所有新时代青年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守护红色资源,担当传承重任战争的炮火已经逐渐淡去,和平年月里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是时代的重要课题。采访中,附近的村民爷爷表示,该村村委会对故居首先是策划不到位,尽管故居被附近学校当做学习党的文化的地方,但是效果不佳。;其次是宣传不到位,只有该村老一辈的人知道红色故居与旧事;最后是保护建设不到位,故居周边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利用,形成系统有序的红色景点,只有老阿姨在管理,平时锁着门,缺乏资金支持与科学护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守护红色资源,利用新媒体新网络加强宣传,使红色资源切实转化为地区精神财富与经济来源,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是我们的应有之责任。
队长:管春喜
队伍名称:“红色光辉照万里,墨香悠悠现家书”实践队
成员名单:马文杰,陈守丽,陈剑龙,班容川,陈裕嘉,罗世琴,何幸炜,杨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