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心宜意,非遗非疑——体验彝族火把节盛况

作者:刘珊珊,任冰蝉 来源:实地考察采访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10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暑假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白乌镇和盐井镇菜市街开展火把节活动实地调研,研究火把节节日氛围和当地的民俗特色,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新路径。
节前筹备之充分 蓄势火把节开展
        火把节正式开展之前,当地人民会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调研了解到,在火把节开展之前,人们会事先在火把、饮食、服饰等方面做好准备。在准备要用的火把方面,当地人制作的火把通常为“一火三把”。在饮食方面,当地人会准备好猪、鸡、羊等肉类食物,经过处理,在火把节开展后使用。在火把节开展之前,当地人会打扫卫生,迎接火把节的开始。
活动多元促交流 民族文化相交融
       实践团成员以小组的形式,在火把节当天实地采访一户彝族人家,感受当地火把节的热情气氛。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彝族人家会早起杀鸡,进行祭祀;中午杀猪,做成火烧,还会在猪的身上写上彝文的“吉祥如意”,之后取出猪胆,通过其大小,盼望家庭来年会幸福安康。除此之外,在火把节期间,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做一些毕摩仪式保平安和祈福,通常由家里较为年长的主母负责,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外人不能参加。
       实践团成员还实地观察了街上的市场,发现许多汉族同胞也会同彝族人民一道过火把节,同样会购买火把,准备晚上的篝火晚会。火把晚会中,所有人都聚在一起跳达体舞,一起感受节日盛况。实践团还发现街上许多商户今天都未开门营业,足以见得大家对这个节日的看重程度。
非遗文化之精髓 保护传承要创新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暑假实践团在此次实践中,体验了火把节多元活动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氛围。实践团成员深刻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在当代发挥促进民族交流、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等作用。在保留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创新其现代化发展途径尤为重要。广大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在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思考其创新发展途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10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同心达低碳,众手创未来
  • 同心达低碳,众手创未来
  • “观一湖而知江南”,这里有文艺,也有烟火;宜独处,也宜结伴。尚湖之韵,无与伦比。初识尚湖,是因为姜子牙在这垂钓的故事,事实上
  • 社会实践活动 08-10
  • “节能减排践于行 绿色城市始于心” ——华北电力
  • 你的小习惯,我们的大变化
  • 你的小习惯,我们的大变化
  • 2023年6月28日,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理念,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能力和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我于今日去
  • 社会实践活动 08-10
  • 重温红色历史,点亮信仰之光
  • 悟“湿”意盐城,建绿色家园
  • 悟“湿”意盐城,建绿色家园
  •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贯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 社会实践活动 08-09
  • 探黄河之源,谱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