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为时代立心铸魂,为人民而歌。取高山流水之音,览名山大川之美。在十年文革后演出的《丝路花雨》便是一个极佳的实例。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口号提出后,《丝路花雨》便应势而出。其以色彩鲜明、身体解放、日常化的状态对艺术届产生了极大冲击。《丝路花雨》让尘封已久的中华文化重新找回了应有的自信,外面的世界也是通过《丝路花雨》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即将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们已经践行了对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该剧为六场历史舞剧。在丝绸之路上,各国商旅络绎不绝。突然狂风四起,老画工神笔张带着女儿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强盗劫去。数年后,在敦煌市场,神笔张找到了女儿,但英娘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思为英娘赎身,父女团聚。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掌管贸易的市曹企图霸占英娘,英娘跟伊努思到波斯避难。英娘与波斯人们朝夕相处,互授技艺。伊努思奉命率商队使唐,英娘也相随回到祖国。市曹唆使戏班拦劫商队。神笔张点起烽火报警救下商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剧是首创于1979年,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丝》“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 此后多年,此剧在全国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期间还先后到中国香港等地区以及朝鲜、日本、意大利、泰国、法国、拉脱维亚等国家,至今已演出了1800多场,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
《丝路花雨》以中国唐朝极盛时期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歌颂了老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俩的光辉艺术劳动,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高度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的盛况。
而历经时代洗礼的《丝路花雨》从2008年原版,在导演、编排人员、监制人员、艺术总监等人的修改下,已经演变成如今内容更加丰富,动作更加现代,整体更加精美的新版《丝路花雨》。其中的第四集,更是致力于其中的传承与创新。传承了过去舞蹈的传统故事与内涵精神,创新则是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内容,舞蹈风格,大胆运用现代理念和制作技术,使之更贴合于现代的审美,使已经沉寂了十多年的舞蹈焕发新的生机。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修改便是为了支撑英娘植入父亲这个人物及将神笔张中箭身亡改为贴身搏杀 。对于前者,修改的主要内容为增强父亲神笔张的舞蹈化呈现,加入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这段双人舞,舞蹈的内容也融入了现代舞蹈的新理念,新技巧,使得整个英娘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她与父亲的情感也尤为动容。而对于后者增强了整个舞剧的氛围与动感。
其中,亦不乏让人印象颇深的“名场面”,比如舞剧《李白》中的《将进酒》。《李白》是大型舞剧,将李白的生平与志向融入舞蹈中,得意失意的转换间,李白一生不得志的悲哀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更在于其精神上的伟大与浪漫,而《将进酒》一段更可谓是其自由洒脱之证,一曲止,令人忘乎其中,也跟着潇洒起来。
2008年8月,创新修排后的舞剧《丝路花雨》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一连五场演出,热烈而不息的掌声传递出观众29年来未曾中断的“丝路花雨”情结。《丝路花雨》以其极高的上座率再次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再次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2017年5月,改版后的《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常态化演出。
2022年7月4日,《丝路花雨》全国巡演正式启动,首站演出在鄂尔多斯大剧院倾情上演。江西省宜春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城市相继亮相。
2008年8月,创新修排后的舞剧《丝路花雨》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一连五场演出,热烈而不息的掌声传递出观众29年来未曾中断的“丝路花雨”情结。《丝路花雨》以其极高的上座率再次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再次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2017年5月,改版后的《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常态化演出。
2022年7月4日,《丝路花雨》全国巡演正式启动,首站演出在鄂尔多斯大剧院倾情上演。江西省宜春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城市相继亮相。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正越发同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那些抑或传流千古,抑或名垂青史的艺术创作,在注入了新时代的血液后,不仅没有展现出颓势,反而愈加容光焕发起来。用艺术展现祖国的生命,让祖国萌动的生机反过来再不断涵养艺术。艺从心生,心为艺始,只要我们发扬艺术的情怀不变,就定能为艺术赋予时代的全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