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历史古迹

作者:葛菲欧卡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历史悠悠,我品古代风味;文化绵绵,我读千秋万载,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孕育出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还要传承祖国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为此,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历史古迹”小队队员在家乡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调研活动,探寻家乡文化的历史记忆。

位于安庆市的葛菲和戴璐同学前往了潜山市博物馆进行调研,博物馆所展示的“京剧鼻祖”之称的程长庚陈列馆,“世上本没有路”这句话道尽了开天辟地的困难,程长庚先生在自己的领域却做出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程长庚先生是清代戏剧表演艺术大师,在程长庚改革创新的引领下,徽调从“昆、戈”交融到“徽、汉”合流,嬗变融化,孕育出国粹京剧艺术。程长庚由此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他的一生塑造出四个典型人物形象,如:鲁肃,关羽,伍子胥,岳飞。名家评说他为文武昆乱不挡,唱念做打俱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程长庚先生不是“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他爱国忧民,借戏抒胸臆,以戏醒民,凝聚同仁。他曾言“ 国蒙奇耻,民遭大辱,吾宁清贫亦不浊富。何忍作乐歌场!”实践队员感其铮铮傲骨,更明己之责任。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我们的国家,无私奉献,敢为人先。

与此同时,队员们了解到,新时器时代展馆,一个个出土的文物让我们体会了历史器物之精美,感概祖先之智慧。看着静静陈列的文物,我们会看到极为丰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里最具薛家岗文化特点的多孔石刀,反映了潜山及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区域文化内涵。博物馆内有张恨水和程长庚展厅,两位大家仿佛在另一个时空得以相遇。在人民群众探索历史资源的过程中,文物古迹始终备受关注。古往今来,老一辈的革命家们用自己的血肉、自己的灵魂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梦想;老一辈文化家取精华去糟粕,让中国文化多元丰富,启国民心智。只有守住民族血脉之根,让民族文化站起来,走出去,才能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其他实践队员走访了天津的泥塑文化、以及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天下第一坛的遗址,在与村里长辈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泥塑文化的故事。天津市的泥塑文化传承人史老师在接受采访过程时,向实践小队的成员们展示了泥塑的形成过程,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经过敲打、下落和揉搓,有时会在土壤中加入一些棉絮和纸。泥塑的成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原型制作、翻模、脱胎、上色。有些地方需要烧掉来加强实力。为此,我们社会实践队员跟着史老师也打磨出属于自己的小泥人。感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以及对泥塑的热爱。

在参观天下第一团总坛口过程中,我们社会实践队员帮助清理遗址公园内部的整洁,为参观者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也为致敬英雄,缅怀先烈。一位当地村民告诉队员赵燕同学,19世纪末期,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并迅速蔓延到直隶一带。这是一个类似民兵团的组织,初期活动主要是练武、拜团、打二毛子。团民主要是底层老百姓,愚昧而没有文化。后来这一组织被慈禧掌控的清廷利用,演变成一场灾难。2005年一尊重约4吨,通体高6.4米的再现当年义和团英勇杀敌的群雕铜塑像矗立在义和团纪念馆门前广场的西侧。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历史古迹”实践队员走进家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的深厚底蕴,为家乡做实事,向当代青年典范学习。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人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准备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受益匪浅。社会实践加深了大学生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才是通过参观革命文物,了解革命伟人的壮丽一生。我们不能像程长庚先生那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完成不了泥塑的高超技术,更没有伟人那种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的品德,对此,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是骄傲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守住民族血脉之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6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历史古迹
  • 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孕育出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还要传承祖国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
  • 社会实践活动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