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绿意盎然:农业农村碳排放与生态复兴

发布时间:2025-01-26     阅读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农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警钟长鸣,农业农村碳排放问题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为了进一步探究农业农村中“碳排放”的发展,2025年1月1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钻坚研微”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开展实践活动。
乡土的呼吸:农村碳排放的现状与隐忧
与城市的钢铁森林、车水马龙不同,农村的碳排放来源相对分散且隐蔽。1月15日,实践队员们进入不同城市的农村,就“农业农村碳排放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实地调查,据当地村民们介绍:“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的田地土壤与水源,农村的煤炭、薪柴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严重威胁着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杨子涵 供图
   除了农业生产活动,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对碳排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队员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家庭,发现大部分家庭仍然使用煤炭和柴火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这些传统能源的使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农村家庭在生活中存在浪费能源的现象,如电灯长时间亮着、水龙头未关紧等。 实践队员们就此对村民们提出一些意见:减少煤炭、柴火的使用,学习使用天然气等新型能源,节约用电用水,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等,节能减排,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推广低碳生活方式,让村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行动中来,在李家村土地贫瘠的地方,让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植树造林、河流清洁等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

图为实践队员进入村民家中调查生活能源。夏英语 供图
绿野仙踪:农村碳减排的潜力与探索
农村并非碳排放的“重灾区”,它更是一座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绿色宝藏”。与城市相比,农村拥有广阔的农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这些天然的“碳汇”资源为农村碳减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潍坊市各个地区开始探索绿色种植模式,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肥料与生物防治技术,李家村是典型的地区。
实践队员们深入农村,在山东省潍坊市李家村,发现了有机绿色农业的种植大棚,据悉,当地的村民们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让村庄的碳排放大幅降低,成为农村生态复兴的典范。实践队员们就此向村民们提出了更好的“增收减排”措施:让企业与乡村合作社合作,共同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将绿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既增加农民收入,又推动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农村碳排放的情况,实践队员们还对一些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在田间,实践队员们看到农民们正在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传统种植方式的限制,他们仍然不得不使用这些物质。在养殖区,实践队员们看到大量的畜禽粪便堆积如山,这些粪便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等温室气体。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察大棚中的有机蔬菜。李怡峥 供图
未来之光:农村碳中和的愿景与行动
展望未来,农村碳中和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碳排放监测与管理体系,引导农村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只有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与低碳生活理念,才能让农村碳中和真正落地生根,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推广低碳生活方式,让村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行动中来。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农村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农村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减排工作不容忽视,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了潍坊市李家村的碳排放现状,并且为李家村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借鉴性意见,为支持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献出一份力量。(通讯员 滕延睿)
 
作者:滕延睿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钻坚研微实践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抓土地流转机遇,促节能减排发展
  • 土地流转促经济  节能增效展新篇
  • 农地流转促发展,节能减排谱新篇
  • 土地流转寻新径,绿色行动启新程
  • 流转土地观生态,践行绿色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