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社会学专家赵鼎新教授:解读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成因与治理

发布时间:2024-09-19     阅读

  【导语】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情绪化和群体性特征,如何促成了网络暴力的滋生与扩散?面对这一挑战,平台应如何扮演多重角色,有效治理网络暴力信息?我们特邀社会学专家赵鼎新教授,从社会学视角深度剖析网络暴力现象,提出治理策略,为构建健康网络生态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正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基数的激增,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学专家赵教授在访谈中表示,网络暴力信息的特征与传播,深受网民发言门槛低、网络暴力信息的弱违法性以及网民情感认同的影响。海量网民基数和低门槛的发言环境,使网络空间成为信息的自由市场,但同时也降低了个体的责任意识。网络暴力信息的弱违法性,导致法律约束力不足,加之网民情感认同的推波助澜,加速了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

  赵教授进一步总结,网络暴力信息的特征表现为匿名性与隐蔽性、情绪化和极端化、群体性以及快速扩散和持续性伤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个体层面的匿名性与情绪驱动、社会层面的不平等与价值观冲突、技术层面的算法推荐和信息传播特性,以及文化层面的暴力倾向和容忍度。

  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赵教授强调平台的阶段性策略治理虽有一定效果,但更需建立全面、持续和系统的治理机制。平台应扮演规则制定者、技术守护者、教育者、协调者和反馈者的角色,通过建立用户行为规范、运用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建立合作机制以及鼓励用户参与监督和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与和谐。

  赵教授指出,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超一般信息,归因于情绪共鸣、注意力经济、算法推荐和群体极化等关键因素。因此,平台在治理中应综合施策,既要从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的产生,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用户教育,构建健康的信息环境。

  【结语】

  本次访谈深入探讨了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机制、形成原因和治理策略,赵教授的见解为理解网络暴力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需要平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创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高雪诚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新四军:铁军荣光照盐城
  • 新四军:铁军荣光照盐城
  • 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有一座英雄的城市——盐城。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新编第四军的诞生地,也是铁军精神的发源地。
  • 社会实践报告 09-18
  • 乡村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以文化传播为路径探究乡村振兴——以汉中宁强为例
  • 探寻海河流域特大洪水河海大学大禹学子开展东淀蓄滞洪区地理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