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艺涵)8月13日,达然书院第二届“清境入善”学员扇面书画展在保定市南北非遗博物馆举行。出自达然书院师生的共三百幅书画作品参展,糖画,扎染等技艺为展览锦上添花,游客们可在博物馆内挑选不同朝代与风格的汉服,沉浸式地在笔墨书香中体会非遗文化的珍贵,探寻传统文化的奥秘。
保定市南北非遗博物馆本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免费承办此次活动,穿过长廊来到场馆,各式各样的古韵扇面上书写着不同类型文字,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将红楼的故事讲述得绘声绘色。一旁的做糖画、香料、茶艺等活动同样引人注目。伴着茶香,品味书画,陶冶身心。
图为活动入口 赵金喜 摄 图为游客参观展览 赵金喜 摄
以书画见非遗,社会公益献爱心。达然书院的创始人张志达、李陈然老师介绍道,他们在大学期间便开始自主创业,到现在已有八年了,依靠着对中国书法的强烈兴趣,脚踏实地地打磨着自己的书法技艺,并将书法以教授的形式传承。达然书院的学生大多为小学,初中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今年正逢暴雨洪涝灾害,他们依托互联网,在朋友圈进行学员作品义卖,并将义卖所得的钱款以学员的名义全部捐献给受灾地区,为社会贡献出青少年的力量。
以书画见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人。“我们选在这里,是因为传统的书法可以与这里的茶艺,香料,秦淮灯彩等相照应,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核心。”李陈然介绍道。保定市南北非遗博物馆内展有江淮地区和燕赵地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南北文化的交流,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非遗的大环境中,书法的加入,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更深沉厚重的能量,而非遗的大环境也为书法提供了更具韵味的展示台。二者相辅相成,大与小的环境相互铸就,从而实现艺术与文化的更好的升华。
图为达然书院创始人张志达、李陈然 赵金喜 摄
苏熙桐同学是达然书院的优秀学员,年仅十二岁的她能熟练地掌握绝大多数的运笔技巧。通过采访,她表示,有许多像她一样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被扇面书法的趣味性所吸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在反复的练习与书写中提升了自身的书法水平。在一撇一捺中,提升技艺之外,更是筑牢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一方面,了解红楼文化,并由红楼文化延申出了其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拓宽了参与者的眼界;另一方面,书法的一笔一画曾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传承,从新一代开始,让中华圣火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博物馆内还开设了其他体验活动,赵艳杰向游客展示了中华传统茶艺,茶魂传世,品味的是五千年文化的悠扬。王东兰将糖画做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此外,保定市南北非遗博物馆为游客们免费提供了云锦手工体验的活动,游客们亲身感悟了云锦大师周双喜的绝妙技艺,深刻体会了非遗的魅力。保定市南北非遗博物馆馆长朱玉玲女士表示,博物馆本着“两小”的理念向社会公益性开放,从小事看起,从书法延伸到红楼的众多文化,由简单的茶艺延伸到背后的知识,抓住游客的兴趣,在游玩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二是,从孩子抓起,不忘民族的根与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让民族薪火永远流传。之后博物馆内会继续开展不同主题的非遗活动,有关茶艺的活动正在积极策划中。

图为茶艺展示 赵金喜 摄
通过此次活动,再一次完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以书画见非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必将是一片光明。保定市南北非遗博物馆也会继续完成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的使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