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陕西省宝鸡市八渡镇“农旅”的实践调研报告

作者:夏乡支队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八渡镇“农旅”的实践调研报告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一)实践活动背景
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步入“后减贫时代”,农村贫困形态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在全国实践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战略成果。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可以通过文化重构、旅游开发、城乡互动的方式,助推乡村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为响应国家号召,八渡镇推行“农旅+”的方式,依靠山水风光及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计划。
现“夏乡支队”实践团深入乡村,了解社会现实,通过走访、参观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农旅+”的新模式,结合当地发展成就与不足总结并提出建议。
(二)实践活动意义
1.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更多的农村发展与特色文化;
2.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绿色生态产业的保护与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通过文化及科技等途径更好地发挥地方旅游特色及项目;
3.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提高每个实践团成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看见更真实的农业生态化发展进步。
二、调研思路
(一)了解“农旅”
“农旅”是指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农业资源和乡村环境来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相关文献,明确实践内容及意义
1.《农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农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政策效应评估》一文中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旅结合对乡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3.《农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模式创新研究》一文研究了农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模式创新,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区农旅结合模式的创新和经验。
三、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
1.实践地点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八渡镇
2.团队分工
(1)一人进行前期的资料整理,分发给其他成员,对本次实践内容及工作有大致的了解;
(2)其他人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八渡镇“农旅”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相关实践工作,并(3)了解当地“农旅+”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人民幸福感指数;
(4)每人分工实践调研报告,最终成稿并进行发表。
(二)工作安排
1.前期准备资料,了解走访地区,做好计划安排 ;
2.中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情况以及农民生活等问题 ;
3.后期撰写调研报告,针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现象做以整理与建议。
四、实践内容
(一)立足农旅融合背景,聚焦文化创意优势,推动多元力量协同发展
结合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全新旅游业态,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布局,通过当地环境及资源,利用创新与人文等手段,打造具有个性及特色的旅游业态。
八渡镇地处宝鸡市陇县南部,因有八沟围绕十字而形成了渡口,故得名“八渡”,素有“八水汇渡,古镇雄风”的美誉。八渡镇拥有牛心山、青阳峡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实践发现当地为打造乡村农旅文化,发展了许多网红打卡地,如桃花潭、生态水面、芍药花海等,同时根据地形及风景优势,当地建成了4公里健康步道贯通环线及10公里山地自行车骑行环线,发展拓展训练、自行车赛事、徒步健行等体育项目,不仅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也让人们体验山水之乐。
(二)统筹农旅资源融合,打造特色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旅游新体系
近年来,八渡镇按照陇县抓好全域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利用境内山水田园生态旅游为主线,以秀、幽、奇、险为特色,打造出“三个小镇”(蜜蜂小镇、康养小镇、体育小镇),并建成度假山庄、桃园山庄、生态水面游乐园、户外帐篷烧烤园等旅游胜地,全镇文化旅游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以“蜜蜂小镇”为例,位于八渡镇桃园村的蜜蜂文化科普馆,有关蜜蜂的知识尽列其中,游客不仅能在这里了解蜜蜂,更能通过采蜜酿蜜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习蜜蜂的奉献精神。这个科普馆是“蜜蜂小镇”的一个亮点。近年来,镇上大力培育蜂产业,挖掘蜜蜂文化,弘扬蜜蜂精神,以蜜蜂为主题的“小镇”已崭露头角。
由于先天地理优势,八渡的蜜源植物生长茂盛,还有8个月的超长花期,发展蜜蜂产业是打造特色产业的重要项目之一。除此之外,标准化蜂养殖示范基地已建成3处,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国家蜂产业体系认证,与省内外商家、制药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带动了其他镇的蜜蜂养殖,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挖掘农旅融合内涵,聚焦农民主体作用,探索乡村旅游振兴新方向
八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孕育全新乡村文化形态,针对乡村农业旅游项目实行对口发展,实现精准乡村振兴、农村旅游和文明乡镇的深度融合。既要科学利用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也要发挥农旅融合的相关优势。实践中发现在打造自然风光等项目时,农家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商家通过制作当地特色美食以及当地民俗娱乐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不仅个人收益增加,而且同时带动了整个小镇的经济发展。
五、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旅项目同质化严重,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
目前八渡镇对于农村文化旅游的挖掘和利用处于浅层次形态,项目创意和乡村旅游融合度不高,对旅客提供的大多都是“雷同”的旅游项目,特别是娱乐设施方面,通过实践调研看到大多都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推出相关联的娱乐项目,无法吸引大量游客。此外,目前农旅村项目数量较多,同质现象十分严重,旅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内涵与特色优势,结构单一,影响了农村旅游项目的良性运营。
2.联合发展机制欠缺,融合项目发展缺少精品
纵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要使一个优秀的并且长期发展的旅游项目必定会有项目本身难以取代的特色,才能让旅客参与到其中,并且追求对同一旅游项目进行多次参与,不光是八渡镇,我国当下的农村旅游发展当中就是缺少这样的特色。就“体育小镇”自行车项目来说,该项目只是让骑行者围绕八渡骑行专线进行自身运动会,缺乏一些创意以及当地特色项目。有些网红打卡地也同样有缺点,由于较强的模仿性,在某些旅游项目比较火热时就一股脑的模仿,没有深入分析项目是否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还会损失一些游客。
3.旅游形式单一,缺乏科技元素创新
随着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将其引进,推销并推广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特色产品,实现一地产业推向世界的快速发展。通过实践调研发现,八渡镇正缺乏了科技的指引,产品大多局困于当地,仅以游客购出,经济增长缓慢,乡村振兴的步伐会相对其他乡村较为迟缓。
4.旅客对其生态破坏严重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桃源村的生态破坏极为严重。本是秀丽山川,小桥流水,在午后便满地垃圾,塑料袋、卫生纸、瓜皮等杂物堆积在草地上,树上悬挂着脏物,引来许多苍蝇。当地风景应与旅客是双向奔赴,而不是观赏完自然风光,避暑之后的无良行为。
(二)对策建议
推动农文旅融合,一方面要利用自然资源,一方面要发挥人文特色,同时注重品质。乡村休闲旅游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优美、设施到位、服务周到,游客可在乡间享受清新空气,品尝特色美食,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感受现代农村新魅力,才能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业的繁荣。现针对其问题实践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丰富产业链条
针对乡村旅游项目比较单一的问题,应当在项目中增添独特内容对产业链条进行丰富。比如自行车环线项目中可对沿路进行特色化地标设计,举行自行车竞赛,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能召集各地骑行爱好者;又如桃源村的帐篷高地,农家乐可以联合举办特色活动,通过帐篷高地优势引申不同产业发展。
2.增添农业文化色彩,彰显区域特色
旅游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除了因为旅游中能够欣赏美丽风光,还有旅游当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在农旅发展的路上就不能忽视这一因素。近年来文创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以“蜜蜂业”为例,可以打造专属八渡镇的蜜蜂卡通形象,建设仿真模拟蜜蜂园,让游客体验采蜜之趣,并以蜜蜂为主要形象推出周边。不仅如此,可设定在标志地可免费盖印章,留下打卡痕迹。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议
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当地政府影响先着手保证交通的通畅。同时,要对景区周围的停车场、休息区,尤其是公共厕所进行建设和修整,保证旅客的舒适度。最后做好网络的建设和普及,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网络的需要程度达到高峰,维护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也尤为重要。
4.加强生态保护措施
针对乱丢弃垃圾等行为,可在游客盛地建立相关立牌进行告诫。保护乡村风俗文化和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
六、总结
“夏乡支队”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终将成为我国乡村振兴路上最靓丽的风景和色彩,并促进乡村振兴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发展。八渡镇的发展极为迅速,体验到当地民俗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自我,了解到农旅融合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寻求完善,将我国的乡村旅游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台阶,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引领航向。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10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青春与你同在,助力靠“普”续航
  • 青春与你同在,助力靠“普”续航
  • 为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 社会实践报告 08-10
  •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八渡镇“农旅”的实践调研报告
  • 扬师德师风—教育部研修班在曲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 青年视角更是世界眼光
  • 7月8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扬师德师风,促中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的中国教师博物馆(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
  • 社会实践报告 08-10
  • 服务河北|内画展风采,方寸藏乾坤
  • 南财学子探索PPP模式助农路径:政企合作,赋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