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不忘红色风雨路,开拓绿色除冰路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作者:张佃康 、刘荟渊 来源:实践团队
摘要: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淡,反而愈来愈坚固的扎根于当代青年的心里,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本文以红色精神学习先导,以我国道路发展为主要视角,了解公路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绿色发展背景下公路交通建设现状及融冰路面建设需求。
调查对象:老党员、实践地工作人员、领域专家、实践地村民
一、调研地点介
1.山西太原解放纪念馆
简介
太原解放纪念馆,又名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全部占地面积9.3万多平方米,分为纪念碑区、展览区、陵墓区三部分。纪念碑区由凯旋门和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筑组成。展览室通过8万余字的展出文字、500余幅照片,从6个不同的侧面历史地再现了太原解放的雄伟画卷和战斗史实。
历史背景
山西地处华北,是连接京津冀与内陆各省份的重要通道,其境内忻州,太原等皆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发生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太原战役等多场重要战争,因此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的红色文化底蕴,1948年10月太原战役爆发,次年4月人民解放军击溃太原国民党守军,太原全境得以解放,为表英烈,在此修建烈士陵园,后经多次扩建,成现在的太原解放纪念馆。
2.云南昆明滇缅公路
简介
滇缅公路北起云南昆明,南至缅甸腊戌,全程1000多公里。公路穿过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跨越澜沧江、怒江等急流,地形异常复杂险峻。我国在资金短缺、人力匮乏以及技术设施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动员云南百姓,长途跋涉奔赴到修路工地一线。1937年12月,滇缅公路正式开工,用了仅仅8个月,就凿通了这条"生命之路"。
历史意义
修建滇缅公路牺牲是巨大的,但是意义却非同凡响。1938年8月初完工,1938年8月末正式通车。日军虽阻断我国海上运输,但我国靠着滇缅公路这条后方的"输血管",依然获得了充足的补给。滇缅公路一度成为当时唯一的出海通道,完工之时就立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938 年,"斯坦霍尔"号军舰载着苏联援助的6000 吨抗战武器弹药,从缅甸启程,经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从1938年开通公路至1945年日本投降,滇缅公路先后共计运输物资50万吨。1942年日本侵入缅甸南部,中国远征军亦是从云南启程,通过滇缅公路奔赴缅甸战场。
3.黑龙江七台河四新村等地城乡道路
十年前,通往四新村的道路凹凸不平,尤其到了雨天、雪天,路面泥泞不堪、冰层覆盖,导致进出村子十分不便。为响应党中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四新村重新规划建设,重新铺盖路面贯穿整个村子,这一举措打开了四新村的财富大门。
 
二、不忘红色风雨路
1.“救亡抗日从头说,往事获篇青史留”——山西太原行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队来到了太原解放纪念馆参观学习,参与红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在实践中深刻感悟流传的红色精神。
北风尚寒,巧遇大雪,游客三两,给纪念馆又增添了一片肃穆凝重。
我们依次走过太原解放纪念碑区、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解放太原展览区、烈士陵园区,了解烽火岁月中的英烈事迹,重温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为革命胜利勇敢奋进的那段历史。
2.“抗日打通新动脉,汗流血染耀春秋”——滇缅公路行
在云南省的实践中,我们前往境内的滇缅公路,沿途重拾历史,探访当年公路修建情况。
通过重走红色公路,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传承抗战精神。
只有真正来到这里,坐车感受过从上山到下山道路的蜿蜒曲折,在山顶俯瞰险峻的崖壁,从山底仰视这伟大的工程,才能真正体会这工程为什么堪称奇迹,并被修建道路人民的团结精神所震撼。
总结:通过对解放纪念馆的参观、重走红路,了解革命历史文化,给我们带来许多感悟。我们认为,红色文化教育有如下意义:
(1)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代思潮涌动的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对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将个人发展目标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信念付诸实践。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发展历程,充分体现出创新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精髓。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三、感受道路发展
1.“提及前时苦,方知此时甜”——老兵走过的路
在山东潍坊的实地探访中便来到南单后村探访红色记忆,追寻建国后的老一代汽车兵脑海中的旧时代公路交通状况。
在访谈中了解到,张老1957年从军,在部队6年,当的是汽车兵。
回忆起当年的部队生活,感慨万千,说到:“今天的生活好了,条件也比以前好了”。讲起来,那时候驾驶的还是苏制ZIS-151十轮卡车,经常满载弹药,牵引着5吨重的火炮进行演习训练。谈起冬天的路况时,张老提到,那时候最怕的就是雨雪天,道路泥泞不堪,总重十几吨的车辆装备,经常陷在泥里。
雨雪天,有时候一陷就是一天,如此大的自重,救援车辆也很难在湿滑的路况下救援,只有等着天冷下了,路冻实了,再爬出泥坑。那时候车辆也没有防滑链,尤其到了冬天,路上的积雪被来往车队压实后,一到上下坡,车辆很容易打滑,更需要格外的小心。而现在的坚实柏油路面四通八达,加上交通服务设施的完善,再也不用担心陷车的情况。
2.“乡村振兴处,改革换新路”——新修的发展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系统部署,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凸显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要始终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三农”这块“压舱石”稳得住、夯得实。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百姓的日子就过的好了。
为了深入领悟公路建设,尤其是像黑龙江等寒冷省份,具有较长结冰期的特殊地区路面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前往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雪乡——茄子河区铁山乡四新村对新修的路面进行实地调研。
据了解之前,通往四新村的道路凹凸不平,尤其到了雨天、雪天,路面泥泞不堪,导致进出村子十分不方便。为响应党中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四新村重新规划建设,重新铺盖路面贯穿整个村子,这一举措打开了四新村的财富大门。
总结: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及采访老党员,从群众生活等社会层面,感受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随着时代变迁取得的飞越发展,我们的发现如下:
(1)本世纪初以前大多数城市道路及交通主干道,已经实现了硬化路面覆盖,且多为柏油路面,而大多数乡村道路仍为砂石路、泥土路,雨雪天打滑、溜车,重载车过往产生明显车辙现象普遍发生。
(2)十八大前后,乡村内部道路建设已经趋于完善,据统计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居民日常出行条件有了显著提高,恶劣天气对出行的影响降低。
(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流转、产业融合发展等相应实施,乡村外围道路进一步建设,大型农机的场地作业更加方便,农产品交易也更加快捷。
(4)尽管当前城乡道路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但是针对特殊气候地区的功能性路面应用不足,比如:针对严寒地区的自融冰路面并未大规模使用,融冰措施仍以机械除雪、融雪盐融冰为主。我国新型功能路面的研究,建设仍存在不足。
三、开拓绿色除冰路
(1)“交骋南龙蟠北道,左飞轻桥越长猿”——常规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据调查,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速公路的修建以来,全国高速公路规模发展迅速,高速公路里程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12万公里,同比增长5.43%。
近年来,国家公路快速发展,建设投资维持高位运行,已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4%,其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6%左右,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作用十分显著。
从国家公路未来建设需求看,根据匡算,国家高速公路中仍有约2.8万公里待建路段,另有约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要扩容改造,普通国道中有约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未来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国家公路建设对于拉动有效投资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从国家公路功能作用看,国家公路网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础和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通过畅通“大动脉”,完善“微循环”,国家公路网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更好发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筑牢国民经济循环底盘。
(2)“关内平地长龙开,北风雨雪恨难裁”——融冰路面需求与发展不平衡
调查得,我国季节性结冰区超国土面积得 1/2 ,在一些极端地区一年仅有 4~5 个月的无冰期,加之近几年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导致路面积雪在温度和车辆碾压的作用下反复冻融,形成与路面紧密粘结的“黑冰”,导致原有沥青路面构造深度与抗滑能力急剧下降,极易造成大量严重交通事故。有数据统计,冬季的交通事故率,较比平时增加了50%。访问得知,某年冬季,延吉市路面大范围结冰,短短一天之内,就发生高达206起交通事故。
我国冬季路面除雪主要依靠专用机械,而除冰主要以撒布融雪剂为主,但其对道路、环境的危害很大。
对于水泥路面,除雪剂所产生的盐水渗入水泥混凝土之中会使混凝土整体抗压强度衰减;对于沥青路面,会加剧沥青面层脱落、坑槽、拥包,逐渐导致路面铺装大面积破损,使路面各层强度、稳定性和层间连接降低;对桥梁来说,是强腐蚀剂,能够渗透到桥梁水泥内部腐蚀其钢筋骨架,导致梁头及帽梁混凝土出现裂缝、剥落,钢筋外露、锈蚀等;对城市排水系统、路旁绿化植被、车辆等都有很大危害。
因此一种具有有效融冰能力又兼具环保特性的功能型路面需求迫切。
结语:
“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深刻理解、亲身感受并继承发扬红色精神,是个人成长、国家建设道路上的无尽的力量源泉。“绿色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作为当代青年,应以已所学,奉献社会,充分利用资源,主力我国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27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念民生所系,送冬日温暖
  • 念民生所系,送冬日温暖
  • 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为探访民生实际,走入基层社会,了解民生现状以及相关民生政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 社会实践报告 02-22
  • 宣传党的二十大,了解青少年之思
  • 宣传党的二十大,了解青少年之思
  • 党的二十大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次重要会议,科学谋划了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主体路
  • 社会实践报告 02-22
  • 广西学子社会调研:传承非遗瑶绣,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