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实践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实践育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担负民族复兴重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育人还存在不足和短板,需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思政实践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思政实践育人认识,提升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地位。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学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党和国家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将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增强思政实践育人效果。通过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切实开展,创新了工作方式,拓展了工作内容,增强了思政育人效果,广大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意识都得到了提高。教育部每年组织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活动,数百万师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例如,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阿迪莱·麦提图尔荪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深刻认识到,要坚定不移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青年了解边疆、扎根边疆,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推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伟力。实践育人有效推进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边界,使思政课教学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如天津持续开展“新时代·实践行”实践活动,全市所有高校1050支实践队立足天津,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特色实践,感受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思考和理解变革背后的力量。思政实践育人让学生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引导大学生在生动实践中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密码,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十年来,全国大力推动校内外育人体系融会贯通,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协同推进思政实践育人,取得了显著成效。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为思政实践育人提供有效支撑。推进了社会各领域共建共享,提升思政实践育人质量。如南开大学坚持和发扬校训“允公允能”的特色要求,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签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展现场教学,为教学案例、课例编写提供最新素材。

思政实践育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学校思政实践育人虽然已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但在实践具体操作层面,社会协同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学校和地方共同推进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单位基于自身行业特点以及利益的考量,缺乏协同配合学校实践育人需求的主动性,学校承担主体责任单向度发力的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

  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实践育人。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实践教学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之间尚未做到有机衔接,存在着各自开展的“两张皮”现象,很难达到实践育人目的。课堂教学不能有效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制约了实践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实践育人是一项涉及学校多职能部门的工作。如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总体设计和资源整合不够,形不成工作合力,必然降低实践育人的成效。一些学校与地方临时性、形式化的合作协议多,实践地点频繁更换,实践基地数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实践育人活动需求,未能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的实践育人模式。

  当前各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发展不均衡,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以传统活动为主,导致实践育人“形”有余而“神”不足,实践中存在注重形式和社会影响,轻视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感的问题,忽略了实践“育人”的内在要求,高质量有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缺乏,实践育人的内涵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走深走实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实践育人组织领导。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权责明晰的组织管理体系。紧扣实践育人总体目标,精心设计大纲和实施方案,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链条化、阶梯化育人机制,实现多类别实践项目整体设计和有效衔接。

  挖掘实践内涵,提升实践育人深度广度。“生活即教育”,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作为鲜活素材,将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资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现实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育人实践,着力将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转化为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创新方法形式,搭建实践育人多方平台。要进一步加大与社会优质育人资源的常态化结对交流,加强校外育人阵地建设,建好用好主题明确、功能健全的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学校特色,依托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工作,创新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等,将思政育人拓展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打造政校行企社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

  健全制度机制,实现实践育人常态长效。要聚焦常态化长效化,着眼实践育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促进实践育人工作各环节各要素达到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关系和谐、程序严密、运行持久的发展状态。保障师资队伍,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经费支撑,将实践育人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严格考核评估,强化正向激励,总结推广实践育人经典案例和示范“金课”,注重结果运用,着力营造全社会协同推动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10-19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倡导健康餐饮文明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国家粮食
  • 衡阳市第十六中学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
  • 唐山镇贾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 武汉纺织大学规范思政实践课教学 探索“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