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学子三下乡:非遗传承我在行,乡村振兴伴文化

作者:周涛 刘育菲 谢晓鹤 习芷馨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纲领思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北大学“平遥啊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近日,在太原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东湖醋厂、青龙古镇以及太原古县城等地展开实践,深入学习和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和保护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东湖醋园学酿造,非遗传承助振兴

为进一步学习了解山西醋文化,传承古代人民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并结合现代科技弘扬非遗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山西省太原市东湖醋厂进行寻访调研。老陈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唯一代表山西醋业亮相上海世博会并为我国赢得荣誉的功勋品牌,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瑰宝。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队员们进入醋坊,了解到了醋的起源与演变。循着醋香,实践团深入酿醋车间,从碾碎原材料到蒸晒糖化,最后过滤密封,看着成功装罐的一缸缸陈醋,从动手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了“醋醋蒸酿夕夕蒸,蒸蒸日上”的道理,这也督促着新一代青年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建设文化强国。
图为实践团在东湖醋厂参观学习。赵鑫茹 摄
深入古镇学非遗,线上线下共传承

为以新文创赋能山西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实践团成员深入探索现代科技与青龙古镇景点的跨界融合,用科技手段提升青龙古镇的影响力,让科技与文化共融共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位于阳曲县的青龙古镇,古镇保存着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陈列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物工艺。进入古镇,打开直播,线上同学与线下同学沉浸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与魅力。队员们参观了上个世纪的众多手工业作坊展——纺织、修洋车、做笸箩、修伞、锔锅锔碗、磨剪子戗菜刀、铜匠等,与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观学习中,队员们也流露出对过去手工业制造者们精细工艺的敬佩之情,同时深感到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推广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实践团参观农耕博物馆。赵鑫茹 摄
走访基层谋振兴非遗文化在身边

为了深入探寻群众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宣扬传承非遗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学习、线上直播体验等形式,共同欣赏古县城的非遗文创、观看非遗技艺、品尝非遗味道,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遗文化。进入古县城之后,队员们参观了城隍庙、文庙、国家非遗技艺研学中心、太原观古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对古县城艺术文物、服饰文化进行了参观,并且通过博物馆相关人员的介绍,对古县城的发展历史、文化演变、文物保护工作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非遗已成为太原古县城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穿梭于古县城,随处可见非遗文化品牌与古法商铺作坊,诸多山西非遗手工技艺在这里通过收藏展览、技艺展示、研学体验等形式得到展示和传承,让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之后,实践团在晚间时分对当地的游客、店铺老板等多人进行了古县城文化的问卷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在这些文物、服饰等非遗文化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想将传统文化弘扬的意愿,并且对像近年来逐渐改变文化传播形势的电视节目保持友好看法,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这样的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以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了解到,古县城的发展带动好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图为实践团在古县进行问卷走访。赵鑫茹 摄
抬手落笔间,七天的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此行,实践团队成员们不仅领略到历史文化古城的宏伟壮观,同时也了解到,队员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责,接手先辈守护的文化,并将其传承给新的青年力量,就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年轻的血液和力量,向青年同胞们普及弘扬传统文化这方面的知识就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实践团成员们商讨后提议,借助网络力量传播,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建议文化遗产要合理开发,适度利用。更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代代相传性和社会公益性,扭转把遗产定义为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不要把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适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水平。芳华易老,岁月易逝,时代的大任已传递到吾辈之少年手上,队员们能做的就是发扬历代楷模之姿,为新生的时代奏起少年的华章,明日之少年,心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
图为实践团在青龙古镇前合影。赵鑫茹 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31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实践主题|陕西师范大学暑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