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历史名校,见证百年传承

作者:舒琰 冷可卿 吴嫣然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促进公费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江西师范大学“走基层·访名校”社会专项实践活动队于2023年8月21日寻访了南昌市第二中学(绿茵路校区),并与对外联络宣传办公室主任兼党政办副主任许永富老师进行了访谈。

图为校史馆入口处。冷可卿摄
学史明理,立德树人
百年前种下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南昌二中从心远走来,已历百廿载,期间屡迁基址,数易校名,历经沧桑,但薪火相继,弦歌不辍,树桃植李,常新常青。
建校120年以来,南昌二中秉承“勤朴肃毅”的校训,恪守“名称永居第二位,成绩须达最高峰”的校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上下求索,开拓奋进,努力培养胸怀祖国行走天下的世界公民。
走进校史馆,许永富老师讲解了学校从创办、发展、坎坷、辉煌再到今天新起点新征程的全过程。许多人注意到学校的校训“勤朴肃毅”与北大校训内涵相近,许老师说,这是因为南昌二中办学与北京大学略有渊源,严复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曾为二中办学倾覆了很多心血,二中办学思想可以说来自严复先生。参观校史馆是南昌二中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教师培训的第一课,胸怀祖国,行走天下的心气志向在这里孕育。

图为许永富老师在校史馆内介绍。舒琰摄
以情聚人,用规约人
南昌二中教师队伍素有“铁军”之称,这源于叶挺指挥部曾在校内。同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南昌二中教师的显著特征。许老师说,在二中工作有一种完美感、成就感,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极其重要,南昌二中始终关注教师个体的成长,一方面为青年教师们的成长提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良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整体队伍建设。南昌二中坚持做到“三本管理”。即以德为本,品德比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将教职工利益放在首位;以心为本,明确改变人心比建立制度更重要。南昌二中校长蔡爱民在谈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时说到“要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在南昌二中成名成家。” 南昌二中注重教研,注重团队合作,重视实践,践行实践出真知。许老师还提到,教师们会因为教学问题争的面红耳赤,但不会把争执带到教学问题之外,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通过一系列的人文管理措施,学校人心齐了,人气旺了,干劲足了。二中“铁军”已成为豫章杏坛的一段佳话。

图为校史馆内“中加班”展区。冷可卿摄
以文育人,用美拓人
南昌二中通过文化育人,特色育人,研学旅行,拓宽视野;劳动教育,健康生活;六大节日,提升素养;社团活动,蓬勃开展。许老师具体提到,对于不同特色班级,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例如中加班侧重“加方”课程,海航班相比普通班会增加相应体能训练,以便为中国海军输送人才。
许永富老师表示,南昌二中秉持“敢为人先,勇于改革”的精神,在南昌二中建校初期,在众多学校还在讲解四书五经的时候,南昌二中已经开始讲解数理化及英文了。开拓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实践活动,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育精英、出精品、炼精华、提精气、扬精神”。
走在校园里,吴有训夜读雕塑、院士雕塑群、三贤像石雕、“勤朴肃毅”校训石、澹台灭明墓遗址、叶挺指挥部等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浸润,在古色文化中熏染。志敏广场、有训楼、抱石路等校内建筑均以校友名号命名,心远电视台、致远国学社等二十多个具有浓厚二中特色的学生社团成为二中学子的活动阵地。一代代二中学子在这里体味文化魅力,感受百年文脉,让学风更正,校风更纯,文明之风更加浓厚。

图为实践活动队成员采访许永富老师。冷可卿摄
学习感悟:向下沉淀,向上生长
与许老师的交流过程令人感触许多,南昌二中的教育理念更加彰显出教育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交心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是拥有灵活思想与敏感内心的精灵。而公费师范生更要培养责任心、诚心、耐心,小心体察学生的点滴心意与情感,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以真心换真心。
每一份教育事业,也许起步时并未设想将来能从中获得什么回报,但数年不变的付出终究会孕育出意料之外的惊喜。当为学生成长奉献的信念融入教师的日常,会在生活里逐步找到职业生涯的意义,认识到教师确实是一份值得去奉献的事业。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7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南财学子三下乡:对"宁"需要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 赫图阿拉城探寻满族祖先生活的文明痕迹
  • 为深入探索了解满族文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进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探寻满族祖先生活的文明痕
  • 大学社会实践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