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学子三下乡:赴济宁市汶上县北坡村保障粮食安全实践服务团

作者:傅琛予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淄博7月27日电 题: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记者傅琛予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响应二十大号召,2023年7月22日至2023年7月27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商学院)赴济宁市汶上县北坡村保障粮食安全实践服务团队前往汶上县北坡村,针对农村土地托管现状进行深入走访调研,了解耕地产量与收益情况,利用专业知识助力保障乡村粮食安全。
实践过程
01走访村委联民意,建设乡村惠民生
 
图为在村委会进行粮食安全宣传活动(通讯员傅琛予供图)
团队首先与村书记杨春花和村委会展开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目前北坡村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下,土地已基本实现全盘托管,许多荒地得到充分利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居民收入逐年上升。
随后团队在当地开展宣讲活动,向当地村民介绍山东农大近年研究成果,普及党的二十大与乡村振兴全面部署的落实,进而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断提高村民的粮食安全意识,共同守护好14亿中国人的饭碗。
02问卷入户实调研 深入基层探民情
  为深入了解北坡村耕地的具体信息和托管的具体情况,团队采取调查问卷和走访入户两种形式进行调研,共走访46户,收集问卷311份。通过汇总数据分析,团队发现旱情带来的土地歉收、村民反映土地托管带来的收入还有待提高等粮食问题仍尚未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根据所学知识,提供专业性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户交流(通讯员傅琛予供图)
03聚访道立公司 探究合作模式
随后,团队来到道立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开展调研,在张道立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一同观看北坡村合作模式的宣传片,深入了解目前的1+4+N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了耕、种、管、收、储、加、销全程化社会服务,趟出了一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合作社与村民协作,研制出了良星77、泰农18、济麦22等多种优良作物,大大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有效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针对新兴发展模式的宣传与推广的欠缺,团队利用电商直播,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各种农作物,并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优良品种的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并推广优质种源。
04寻梦田园风光,助力乡村振兴
为更加深入了解田间情况和农业生产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北大荒集团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参观了农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种植生产现场。团队成员发现当地玉米农田严重缺水,田间土地已出现干旱开裂,灌溉渠没有充足的水源,干旱叠加高温天气将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的结实,造成减产。团队通过现场考察,认真研究农田周边水源情况后,建议将附近的水沟内少量的山泉通过塑料软管引进农田,采取轮流灌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田旱情,提高水玉米后期结实率和饱满度,减少产量损失。图为团队成员合照(通讯员傅琛予供图) 
实践总结
 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从最初线上初步了解,到与村委会洽谈,后田间探察,再到后来的走访入户,在一步步深入的研究中,对北坡村的粮食安全发展状况越来越清晰。团队下发并收集了有关企业和有关农业的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针对北坡村所采用的田地全盘托管模式下现存问题,共同分析下一步发展规划及有关解决办法,帮助企业更好的明晰村民需求,互惠互利,保障粮食安全。此次活动不仅是走出课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做国家所需要的栋梁,肩负使命,踏实做事,用实际行动书写岱下青年的故事!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7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农大学子三下乡:赴济宁市汶上县北坡村保障粮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地理与旅游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 秉先烈之明志
  • "科普自然之美,绿色创想无限”——“SPQ知蜀达理
  • 深耕乡村促发展,凝心聚力青春行——王莽街道“一
  • 自动化学院开展“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 新时代照耀非遗文化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需要广大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 大学社会实践 07-26
  • 陕西大学生赴王家坪革命旧址参观学习与感悟红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