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文化,传承渤海精神

作者:张浩然 来源:“以青春之力,汲文化之芸”实践队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为了了解渤海革命老区的历史事迹,传承革命老区党政军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精神,2023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暑假社会实践队“以青春之力,汲文化之芸”实践队队员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部的革命老区纪念园。
在出发之前,实践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渤海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可靠后方。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有20万优秀子弟参军参战出生入死,81.98万(人次)翻身民工车轮滚滚踊跃支前,5000名地方干部南下接管新生政权,55308名革命烈士金戈铁马血洒疆场。
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渤海革命老区的文化,聆听老区军民浴血奋战的斗争故事,实践队提前与当地沟通,特地请来了一位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解知识和答疑解惑。
在园中的纪念馆,队员们阅览了大量来自渤海区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图片,革命文献和革命文物,如:许多当年的书籍(书页早已发黄)、手枪、报纸、良民证、缴获的日本毛毯、容器、笔、土地证书等物品,并且还观看了相关的电视短片。这些来自革命年代的丝丝缕缕,让队员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当年渤海区党政军民走过的艰辛历程。
讲解员引导队员们认真参观了序厅、星火初燃、烽火燎原、烈火铁流、渤海英杰等五个展厅,仔细聆听了一马三司令抗日打鬼子、董存瑞式的英雄”侯登山、“打不烂拖不垮的钢八连”、“铁打的英雄汉”刘竹溪等诞生在渤海大地上的传奇故事,深刻体会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随后,队员们还参观了祭奠广场、英雄碑廊、烈士墓地等诸多地点,其中让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祭奠广场上正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鎏金大字的花岗岩群雕。群雕集中刻画了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军民并肩作战,奋勇杀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展现了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在实践队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收获颇丰,感悟颇多。美好时光总是短暂,今天的实践也终于迎来了结束,此次实践让队员们近距离聆听了老区军民浴血奋战的斗争故事,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奋斗、豪情万丈的革命岁月,深刻感受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老渤海精神。一批批志士仁人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坚守在民族解放事业的前线,留下自己光辉的足迹;一批批热血青年从这里走出去奔赴全国各地,成为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火种;一批批英雄儿女在这里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树立了历史永远的丰碑。今天的渤海地区与曾经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水思源,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定要树立坚定信念,将老渤海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SPQ健行致远实践团:调研乡村医疗状况,助力居民
  • 知识拨开风浪,青春绽放风采
  • 知识拨开风浪,青春绽放风采
  • 2023年7月19日、7月20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在东仲都开展了第三天、第四天的教学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7-20
  • 蒙山巍巍千秋,沂河滔滔万代
  • 走进高端工业 融入吉利智造(二)
  •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长安大学赴浙江吉利“走进高端工业,融入吉利智造”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
  • 大学社会实践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