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情报救“朱毛红军”,南雄一个关乎中国革命前途的地方!
——中国军事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7月12日,广州新华学院“薪火南雄”实践队来到了乌迳镇官门楼村,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回顾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挖掘艰苦卓绝斗争历程中的感人事迹。黄木岭村小组的一个小山包上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着“红四军黄木岭脱险地”9个金色大字,背面详细记录了1929年红四军在此地脱险故事。
(图为红四军乌迳脱险红色教育基地)
一个地方党支部、一个人、一封信,救了我们党,救了整个红军。
据当地干部介绍:“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正在休息时,一场危险却悄然来临。此时,粤军兵分二路快速向红四军驻地黄木岭逼近。李振球一个团的兵力从坪田坳一路紧紧尾随红四军而至,另一路敌人从南雄城赶来。敌军距离红四军驻地约五里,正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红四军进行悄悄合围,企图一举消灭红四军。敌人以为自己的机密行动万无一失,却低估了秘密战线工作中中共的智慧、敏锐和能力。这一敌情,被南雄县委派出去侦察的游击队战士
钟蛟蟠侦察得知,钟蛟蟠马上将情报密报南雄县委。南雄县委领导一刻不敢耽搁,当即向毛泽东、朱德报告钟蛟蟠提供的情报。毛泽东、朱德得悉情况,立即命令全军开拔,经官门楼、界址向江西省信丰县秘密转移。红四军刚转移30分钟左右,敌人就包围了黄木岭,但扑了个空,闪电突袭计划落空。” 红军甩开了国民党军队的合围,
转危为安。这就是著名的
“红四军黄木岭脱险地”的由来。
(图为当地干部带领实践队参观学习)
(图为红四军乌迳脱险地遗址纪念碑)
红军两过黄木岭 买下百姓“上门礼”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物资给养非常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利益,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帮助,也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据相关资料记载,当年,中共南雄县委和南雄县苏维埃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当地群众在这里设立了茶水站,向红军长征部队提供茶水和食品。“听村里的老人家回忆,村民们知道红军队伍驻扎在此后,纷纷带着茶水、芋头、番薯等食物,前来慰问红军战士。但
部队纪律严明,战士们坚决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当地干部表示,
百姓盛情难却,红军将士为了不辜负百姓,掏钱买下了这些食物。(图为一个情报救了朱毛红军纪念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中国红军在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艰难处境中,翻越五岭山、乌蒙山、六盘山等崇山峻岭,跨越湘江、乌江、赤水等大江大河,走过沼泽、草地、雪山,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一篇震惊古今的英雄史诗。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牢记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百年长征路。时刻以强大祖国为己任,继承和发扬先辈英雄们的不畏千难、不惧万险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领导在红四军乌迳脱险地遗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