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飘飘,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学生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身乡村振兴。西南石油大学“乡村振兴‘战旗’先行实践队”于2023年7月1日至5日前往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以“战旗飘飘,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进行调研,深入学习战旗村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
7月1日上午9点,艳阳高照,实践队抵达战旗村后,战旗村产业办主任彭祖彬受邀在战旗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实践队讲述战旗村的建设工作,彭主任指出“战旗村的发展是在历任党支部书记们的勇拼实干,接力奋斗,坚持正确的党建引领工作中完成的”。
作为战旗村现任党委书记的高德敏上任以后才真切体会到当家的难处。曾经的战旗村是以发补助的形式动员村民和党员参会,直到一次因为补助发放延迟导致两名党员直接拒绝参加下一次的会议使得高德敏明白:连作为模范的党员同志都能在开会这种事上提条件,整个村是没有办法发展的,党建工作刻不容缓。针对此,战旗村逐渐形成了“三问三亮”的管理方法,即三问—“入党为了什么、作为党员做了什么、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三亮—“亮身份、亮承诺、量业绩”。“三问三亮”的方法在村内党员引起反响,党员们通过“三问三亮”保持党性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没有再出现提要求、讲条件的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战旗村委会在“三问三亮”的基础上提出“六带头”,提倡党员在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公序良俗的遵守、绿色环境的维护、诚实守信、创新创业、眼光放长远等方面争做表率,敢于担当,成为战旗村的长远发展的开路先锋。
除了以上工作,战旗村党委还在组织建设、教育监管、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党建工作的覆盖。战旗村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党建工作放在首位,以此形成了坚强有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体,这在战旗村的现代化进程中有着特殊意义。
图为战旗村领导讲解战旗村党建工作。
图为战旗村领导与实践队队员交流集体经济发展经验。
7月3日,实践队员前往战旗村村史馆解读村史,了解发展历程。村史馆内存放着村规民约、乡村歌曲还有风谷机、自行车和收音机等老物件,记载战旗村沧海桑田的历史,柜台里摆放着早期的卷宗、考核责任书、选举文件和常住人口登记表等文件,更书写着战旗的红色基因。通过学习,实践队了解到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因在“农业学大寨”活动中表现优异而改名叫做战旗村。战旗村60年代抓农业、规田地、修水利,在改革开放就办起了村办企业;在2000年后开始企业改革,实行集体经济;十八大后以“两山理论”为指导,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转型为农商文旅的教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战旗村先后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殊荣称号。在十几年前,战旗村还和全国其他的农村一样,晴晒谷、雨踩泥,如今的战旗村依靠集体经济的灵活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摇身一变成为“人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战旗村村史馆。
7月5日,团队成员前往乡村十八坊参观,走入豆瓣坊的“郫县豆瓣博物馆”,左边是大缸的豆瓣酱,豆瓣酱的价格随种类和发酵年份的长短而变化。除了豆瓣,柜台上还有像鱼香料、小龙虾调料和酸菜鱼等红油调料,都为坊里产出,销售到大小超市。据介绍,馆内收藏有历史工具、文物等3000余件,其中晾晒用的坛子和缸加起来有两千多口,还原古窖池70多个,此外还有相关藏书超3000册。同时设有一处点“酱”台和古城墙,并建有一座郫县豆瓣创新馆,一座豆瓣成果馆。布鞋坊的主人告诉实践队员,他们的布鞋是传统手艺,“资格老”,以前没什么名气所以销量不好,后来通过创新设计和品牌推广,成功走出战旗村,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走出国门。布鞋坊的主人还表示感谢乡村振兴为他们提供的机会,让他们走村子,吸引游客到来,也算为村子发展做出了贡献。战旗村以农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农业形态的多样化,通过唤醒和展示乡村工匠的传统工艺来吸引游客,将“小作坊”升级为“大产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不断丰富的业态,是战旗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秘诀之一。
图为郫县豆瓣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郫县豆瓣酱。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到战旗村的发展历史,对战旗村在乡村振兴中秉持的以农为本的理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战旗村党建先行,发展集体经济和促进产业形态多样化的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战旗方案”。实践队的队员们期待着战旗村更加繁荣的未来。(通讯员 魏开均 余鑫芳 张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