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社会大众对常见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促进日常健康知识的广泛科普,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7月10日下午,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赴广安区“载忽微星梦,舵医驰白马”乡村振兴促进队在白马乡便民办事处举行了以“普慢病知识,助民生健康”为主题的日常慢性病宣讲活动,帮助当地居民了解了有关慢性病的相关知识,降低了日常慢性疾病在社会大众中的发病概率。

科普活动在当地居民与实践队员的见面会中拉开帷幕。实践队员首先询问了现场居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患有疾病情况及对各种慢性病的了解程度。这有助于实践队员了解当地医疗卫生状况及当地常发慢性疾病,以便实践队员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居民进行相关慢性病知识科普。
理解内在含义是了解一件事物的先决条件。首先,实践队员给当地居民科普了慢性病的特点和含义。慢性病是一种使个体身体结构及功能出现病理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比起一般的疾病,慢性疾病非常顽固,更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值得社会公民的重点关注。

举出一个优秀的例子,胜过冗长繁赘的大段解释。在实践队员给当地居民科普了有关慢性病的特征和含义后,实践队员以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最为讲解个例,加深了居民们对慢性疾病特点、病因及防治等的深入了解。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其中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而高血压的诱因,则是长期高盐的饮食习惯,过少的运动量、超重和肥胖,抽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高龄、家族史等,实践队员一一指出了这些诱因,提醒当地居民密切关注并尽量改掉这些习惯。
要真正完成一件事,不能仅仅了解原因,更要学会方法,脚踏实地地执行。在实践队员们为当地居民科普了有关高血压的诱因后,队员们又进一步为居民们讲解了如何治疗和防治高血压。第一: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大部分乡村居民有忽视病症,拖延治疗的情况。为了预防高血压,降低发病概率,对有以上习惯,特别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注意血压值。第二:避免肥胖、控制体重。脑力劳动人群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吸烟、不酗酒、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钾盐食物摄入。第三:保持乐观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一个良好乐观的心态,定期监测血压,避兔情绪过激。第四:紧遵医嘱,坚持吃药。确诊为高血压后,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按量服药,这对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能把血压控制得非常稳定,减少或者避免高血压对于身体脏器的危害。第五,新发高血压患者7天内,每天早、中、晚监测血压,每次测量血压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血压真实水平,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心血管专科医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这次慢性病科普活动,不仅提高了社会大众对常见慢性病的关注,也助力了乡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希望全体实践队员再接再厉,继续弘扬良好的医风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