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荆楚文化”之厚,衬学习情感之浓

作者:林宁 来源:林宁 张晟瑜
“荆门不仅是一座区域之名,更是思想之名,精神之名”
    作为“小马社•知马匠”三下乡宣讲团成员的一员,我以这句话结束了本次宣讲活动,这句话让我有所触动,想起了这一周以来所进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
     7月初,我跟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马社•知马匠”三下乡宣讲团来到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街道长源热点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宣讲活动,作为宣讲团成员的我选择了“当众宣讲”这一任务,因为我知道,要想让内向的我变得更加开放,就需要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宣讲来提高胆量,减少面对他人的畏惧。
     我选择当众宣讲这一任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师范生身份,作为一名未来的思政课老师,我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一套良好的传授过程,所以选择这个三下乡宣讲团,正是为我以后当好一名老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所做的必要练习。
 
 
图为宣讲员成员宣讲有关“荆门精神”如何形成的内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瑜 摄
     在宣讲过程中,我注意到团队成员给我准备的“荆门精神”宣讲稿中特意强调了三大红军主力部队在荆门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奠基性作用,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哲学经典:“时间是认识的来源”。没有红军战士们的浴血奋战,哪来的精神彰显,更何谈荆门精神的内涵呢?这块内容也提醒着我以后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空谈书本上的理论,而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这该怎么做、这有什么用”。
     同时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在这次参与宣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师范生,但是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始终抱有一些偏见。一方面,在我过去的求学经历中,见到许许多多老师因为学生不好好学习而使得自己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大打折扣的现象;另一方面,老师面对一届届学生毕业离校,总会有不舍感与无奈感交织在一起。尽管家长或者社会一直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与学生的感情简单纯洁一些”等等,但我对教师职业还是有一点困惑和不解。
但这次的三下乡宣讲活动,我却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小林同学,你的宣讲很具体,而且声音仪态方面也很不错,我觉得你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社区领导如是说;“林宁,你讲得太棒了,我们明年宣讲活动还会邀请你,你愿意来吗?”队长张晟瑜如是说。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幸福感充斥着我的内心。他们的肯定和赞赏给了我做一名老师的勇气,让我觉得做一个老师好像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危言耸听”。
 
 
 
图为社区领导点评宣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晟瑜 摄
 “荆楚文化”之“厚”,衬托出学习之“浓”。为了宣讲,我提前背稿,摆脱了平时依赖稿子的习惯;通过宣讲,我提升了表达能力,变得更加落落大方;回顾宣讲,我感悟到教师的价值,开始崇尚教师并希冀成为教师。通过宣讲“大别山精神”,我学到了以前不曾有过的经验和能力。
缘分让我和我这群优秀的队友和社区领导相识,我珍惜着这段经历,但也遗憾着白驹过隙,但于我而言,我会永远记得这一个星期,这个星期的辛劳和满足感会一直留存在我的心里。(通讯员 林宁)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07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以“荆楚文化”之厚,衬学习情感之浓
  • 以“荆楚文化”之厚,衬学习情感之浓
  • 作为“小马社•知马匠”三下乡宣讲团成员的一员,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有所触动,想起了这一周以来所进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
  • 大学社会实践 07-07
  • 湘南学子“三下乡”:杏林桃李济苍颜,爱心助力“
  • 微光小队携手方川小学举办“计量知识问答”主题活
  • 履践致远,逐梦微光——中国计量大学远赴方川小学
  • 安师学子三下乡:知识拨开风浪,烛光赵亮未来
  •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寻觅寿县红色密码,探索乡
  • 普法宣传 微光凝聚 我们在行动
  • 安师青马学院驻濮阳县郎中乡学子 开展第一天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