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新疆”小分队实践结果展示

作者:张予曦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天光水色•驻足乡镇”新疆小分队聚焦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改观,深入调查乡村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实践前期,经过线上策划,后期的线下活动前往了新疆省昌吉市乡村振兴局,六工镇十三户村进行实地考察。
新疆省昌吉市乡村振兴局
    一、基本情况
1月12日,实践团“天光水色·驻足乡镇”新疆小分队来到昌吉市乡村振兴局,进行参观记录。在乡村振兴局与当地干部的交流中明确了调查方向,聚焦了调查范围到六工镇十三户村,并了解了十三户村努力取得的成果。
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中心村,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昌吉市15公里、五家渠市1公里。
海威渔业以研发新疆特有经济鱼类河鲈、梭鲈、白班狗鱼和引进加州鲈等鱼的繁育、养殖、加工和销售;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工业化循环水商品鱼生产基地;休闲渔业旅游基地为目标的产业化综合性公司。
海威渔业先后获得:首届“中国·新疆畜牧水产博览会先进单位”、“国家无公害渔业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自治区级(省级)水产良种场”资格认定等殊荣。
1985年利用荒滩荒沟建设露天鱼池22个共300亩;
1990年安装供电线路及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建设水源机井一口完善了供电、供水需求。
2002年建设三栋2200平米的水产饲料厂,配套自动化饲料生产机组;新增2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机井两口。
2005年成立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建设一栋1200平米的渔业产品加工车间,配套生产设备和冷库;同年组建以公司+基地+农户,成立了昌吉市名洋渔业专业合作社。
 2012年建设第一栋1350平米的工厂化渔业鱼苗繁育、养殖车间。
2014年建设第二栋2700平米的标准的工厂化渔业鱼苗繁育、养殖车间。
2015年建设第三栋5600平米的休闲渔业钓鱼馆(新疆最大)兼容养殖、垂钓、办公,餐饮住宿客房34间。
场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水、电系统运行良好,配套供水系统、水质循环过滤系统、供氧系统、供热系统、供电系统。
总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总资产1.2亿元。
二、新建项目
2019年,按照工业化循环水渔业养殖建设项目标准,建设以新疆特有经济鱼类(河鲈、梭鲈、江鳕、白班狗鱼)和引进品种(加州鲈、石斑、虾)等苗种繁育(一、二级培育)和养殖车间;发挥工业化循环水渔业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养殖产量高、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且可做到产品连续上市,以及高效节水的优势,弥补新疆冬季长、生长期短的不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休闲、安全、高效的渔业发展新模式。
1、项目名称:
昌吉市生态休闲渔业及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中心村。
3、建设面积:21000平米。
4、投资总额:3600万元。
5、建设内容:建设10栋高标准的工业化循环水渔业养殖车间,集产学研和文旅相结合的示范基地。
 a、年繁育特种鱼水花苗种2亿尾,规格苗种1000万尾;年生产特色鱼产品1000吨。
b、建设休闲钓鱼台1200个,木栈道和围栏2600米。
c、建设环湖观光道路及绿化面积18000平米。
d、建设乡村特色餐饮服务销售区5000平米、客房60间,能容纳日接待游客500人次。
e、建设停车场面积6200平米。
6、一期项目于2021年已建设两栋3600平米的生产和观赏为一体的工业化渔业循环水车间。
三、项目示范带动及社会经济效益
以工业化循环水渔业养殖生产为核心,以休闲渔业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海威渔业冬季钓鱼馆(新疆最大)的优势,建设夏季钓鱼钓台,设计钓位1200个,实现一年四季开展活动,承接国家级、省级、渔具厂商和俱乐部的各类钓鱼比赛。打造成为国家级的钓鱼运动基地,休闲渔业旅游基地,规模化设施渔业苗种生产基地。
1、以海威渔业为核心带动疆内渔业养殖和推广河鲈等特色品种养殖。
2、以海威特色鱼为主带动农家全鱼宴餐饮结合民俗、农家菜、土特产品的产地销售并形成规模。
3、以设施渔业和休闲渔业产业链融合,吸引扩大钓鱼爱好者和游客体验乡村旅游新业态,把民俗、鱼宴、农家菜、特色产品和钓鱼比赛、钓鱼节、文化娱乐表演等相结合,填补昌吉市休闲渔业特色旅游产业的空白,打造集渔业生产、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六工镇十三户村
 1月13日,实践团“山光水色·驻足乡镇”小分队来到六工镇十三户村。在了解了一些基本信息后,对当地农户进行采访。

一、昌吉市六工镇基本情况

六工镇位于昌吉市东北郊8公里处,东连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接五家渠市,西联昌吉市滨湖镇,辖区呈东北-西南带状,总长23公里。省道昌五、乌五公路横贯全镇,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于2000年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7亩;下辖8个村,乡村人口总户数4041户,总人数12245人;低保户25户44人,特困供养对象29人(集中供养26人,分散供养3人),鳏寡孤独5人,残疾人417人(享受两项补贴202人),高龄老人358人,大病4人,高血压852人,糖尿病238人。全镇基层党组织8个,村“两委”35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8个,工作队员33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月监测、季摸排工作
十三户村党总支全面落实区、州、市、镇党委、政府防止返贫监测会议精神,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按照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动态管理要求,每月开展业务培训及推进会,提升干部排查工作水平,并按照包村联户责任分工,集中村级所有力量,扎实开展日常走访,重点对低保户、残疾人、鳏寡孤独、分散供养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家庭以及因病、困残、因学、因意外事故、因务工就业不稳定和缺乏劳动力等家庭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坚持对弱势群体进行认真梳理、走访排查、综合研判,确保培训、排查、研判全覆盖。
每季度对本村的所有乡村人口逐户、逐人核准每个家庭的信息变化、人员增减、收入变化等情况,认真摸排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实行“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采集信息精准到位,为年底的乡村人口大排查奠定坚实基础。
  • 全面推进大排查工作
按照《六工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方案》要求,我村成立工作小组,包村领导谢蕾为组长,第一书记王新禄和村书记楚保金为副组长,村委会其余干部为组员,排查工作分为5大组15小组。在此期间州指导组到我村指导工作1次,市指导组到我村指导工作1次,我村参加六工镇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培训推进会4次4人、实操演练1次2人、我村召开动员会1次、开展集中排查工作业务培训4次,培训干部52人,确保培训全覆盖。结合集中排查工作,组织全村干部开展现场“实操演练”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具体实操等方式,确保排查人员人人都成为行家里手。集中村级所有力量,集中开展走访排查,目前已全部排查完毕。
按照此次排查工作要求,村级重点围绕乡村人口开展全方位摸排,重点对8类户和弱势群体进行走访,经逐户梳理,认真分析,综合研判,我村暂无“三类户”,无返贫致贫风险家庭。截止第二季度我村乡村人口新增0户4人,均为新生婴儿;减少2户10人,其中死亡1户5人,户口迁出(包括外嫁女及家属)1户5人。
  • 旅游业带动农民增收
6月18日六工镇十三户村举办“相约鱼米六工,花开醉美十三户”首届千亩油菜花观光旅游节,开幕三天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本次旅游节种植油菜花、艾草千亩为基地,依托本村的新疆百年史料馆,海威渔业垂钓园,观鱼台合影,举办文艺节目、免费品尝大锅鱼、新疆风景摄影展、特色小吃一条街、蔬菜采摘园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赏、游、学、玩、摄、食、购”为一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村民在美食街摆设摊点总数105个,本次活动村集体增收1万元,民宿12个,餐馆、商店15个、杜氏旅游、心连心食品厂等企业增收30万元左右,摆摊群众增收15万元左右。此活动将持续1个月,估计后期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为村集体和本村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预计本活动将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落实“回头看”工作,对此次排查工作进行再梳理,再分析,确保不漏户,不漏人。
二是落实动态监测工作,按照月监测,季摸排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动态监测工作,确保不出现返贫现象。
感悟体会
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应当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置身事外,而是要以社会主人翁的心态,客观真实的面对,主动承担起振兴乡村的责任,用全面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技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用自己的能力为乡村振兴这座高楼添砖加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凝聚乡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青年责无旁贷,青年梦与乡村梦在不断碰撞交融,乡村振兴将拥有更多精彩可能。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16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大连理工大学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新疆”小分
  • 学思践悟,以明前路
  • 学思践悟,以明前路
  •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大
  • 大学社会实践 02-16
  • 深圳梧桐山实地考察
  • 2023年2月10日深圳梧桐山实地考察,感受梧桐山脚下梧桐山社区独有的的梧桐文化。为深圳市最为知名的山峰之一,梧桐山在全国范围内拥有
  • 大学社会实践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