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翻看学生写的信,曲拥措姆都会想起支教结束坐上回去的车,一群孩子们蜂拥而至拿着装满水果的洗衣粉袋送程的场景,每次看着信,她的心里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成为那个可以为家乡贡献力量的人,帮助更多家乡的孩子走出大山。
正在工作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一届研支团成员曲拥措姆。
2009年,她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只身带着20斤糌粑,历经5天4夜的行程,从西藏昌都来到哈尔滨,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等学有所成,回报家乡。
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当曲拥措姆怀着满满的自信准备开始她的大学生活时,第一堂课就让她备感压力,她当时对语言还不是很熟练,汉语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听说读写水平,上课学习都很吃力,跟不上正常的授课进度,但是看到身边这么多优秀的人,她对自己也丝毫不敢松懈,一想到自己是村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还有身后期待父母和以她为榜样的弟弟,于是,她咬着牙每天坚持6点起床去树林里学习功课,每一个空余时间我都钻进自习室问同学、啃书本、做习题,每天半夜12点才悄悄进屋子里上床休息,在这一遍遍向同学请教同一道习题的过程中,她似乎找到了学习的门道,在她不懈努力下,她的成绩不断进步,最后还读上了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学分绩学院排名前25%,成功荣获一等奖学金。而激励她的始终的那份对家乡、对父母的责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队党支书曲拥措姆带领队员学习李源潮同志“引导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春梦想”的重要讲话精神。
大四毕业当得知学校在西藏有支教点的时候,曲拥措姆兴奋的报了名,她觉得能够通过研究生支教团把哈工大精神带到雪域高原,让她兴奋不已。经过层层选拔,她作为哈工大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踏上了西藏这片土地,来到西藏藏医学院担任英语和公务员写作两门课的教学工作。曲拥措姆说,她所在的十字村,地处本布山深处,村民生活条件特别艰苦,老乡的思想观念非常落后,村里的娃走出去只有两条路,要么出去打工,要么考出去。所以,每年寒暑假曲拥措姆都会带队伍,回到西藏开展支教或者去孤儿院看望孩子们,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挨家挨户为每位村民发放爱心大礼包,一遍遍磨破嘴皮地跟老乡们唠叨上大学的好处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同时也讲她自己在哈工大的故事,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拥抱希望。
“谢谢你,措姆,每年假期都带着一帮人回到村里开展支教,你们给我们村里的孩子带来了很多东西啊!”这是当地村长曾对曲拥措姆说过的话。在曲拥措姆的带动下,她和朋友莫阿子组织成立的绘梦支教团已经聚集了250多名来自国内1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每年寒暑假回到西藏支教,为村里的200个小孩先后募集了51617元,900多斤爱心物品。就在2016年,绘梦汉族小伙伴们也来到十字村,继续为她的家乡贡献着力量。截至目前,十字村破天荒地又走出了7名大学生,分别考入了哈工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此外,村里现已有60%~70%的孩子可以上学。
支教回来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曲拥措姆看到学弟学妹学习上面临困难,于是成立了“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
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当发出邀请通告后,很多学生尤其学生党员一呼百应、蜂拥而至,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责任,该工作室主要来帮助藏族学生能够更好的在哈工大开展学习生活,消除生活和学习起步上的困难,通过招募一批优秀汉族学生志愿者与藏族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努力构建学业支持、生活服务和思想引导“三位一体”帮扶平台,促进了藏族学生学业融会、生活融入、思想交融,形成了团结互助、爱党爱国的良好氛围。在工作室她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党员。例如像魏绍楼,当他发现藏族同学们跟不上理论力学学习时,他连夜开始对静力学部分进行分解,手写了课程的全部讲义,每次讲课前他都会把写好的讲义给同学们人手复印一份。一本本讲义串起了静力学的知识,也串起了藏汉族同学彼此无间的信任和深厚的友谊。
在工作室志愿者和藏族同学的努力下,藏族学生成绩一直进步,变得更加积极乐观、懂得感恩和奉献。2015年寒假,受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帮扶的哈工大藏族学生次仁多杰牵头组织30多名来自各个高校不同年级的藏族学生,回到家乡日喀则谢通门县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支教,从策划到组织实施,从联络到沟通协调,他在当地各级政府争取到了有力支持,支教的3间教室常常座无虚席,学生们就算站着也要挤进来听,其他藏族学生每年都会坚持回到家乡开展支教活动,继续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她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新的人生选择再一次摆在她的面前,她坚定的选择了留在哈工大当一名辅导员,同时在职攻读博士,她说:“我坚守的初心没有改变,而是一直在换挡升级,正是对初心的坚守,让我感恩前行,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学有所成,回报家乡、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