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增鹏守土有责捍卫家园的边疆"猎鹰"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龙增鹏,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曾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3团司法所,多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狱系统“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等称号,记三等功一次。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监狱一监区政工干事、党支部支委委员兼团支部书记。
告别相伴四年的老师同学,他没有选择繁华的大城市,没有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没有选择回到家乡,而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选择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新版“知青”岁月。

荒芜之地筑起精神家园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培训学习完后,他踏上了去第十师的路,激动的心情已经慢慢平静下来。广阔的荒漠上,一条笔直公路通向远方,久久才能见到一个小村庄。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沙漠,心想自己的服务地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戈壁荒漠?在路上颠簸了整整10个小时后,龙增鹏终于到达了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边陲小镇,正式开始了他的法律援助服务。

他坦率地告诉我们,其实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他就有些后悔了,想想自己一年的服务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他们住的院子只有两栋老旧的红砖平房,屋内墙皮已经脱落,土地面坑坑洼洼,铁窗户被风刮得咣当乱响,风嗖嗖地往屋里钻,老鼠不时出没。公共厕所在院子中间,离住的红砖房子相距较远,是个旱厕。夏天,臭味熏天,蛆虫满地。冬天,到处是光滑的冰溜子。上个厕所冬天冻得受不了,夏天要手拿着蚊香。第一天晚上他好不容易睡着,突然感觉脸上湿乎乎的,用手一摸,是一个癞蛤蟆爬上了他的床头,遇到这事他真的很无语,同屋的早两届的志愿者开灯跟他说习惯了就好……这一切的经历让作为家里独子的龙增鹏难以适应,那时候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回家……”

“难道我就这样走了吗?”“这样一走了之当个逃兵不是很丢人吗!”“别人能坚持下来,我也一定能坚持下来。”经过几天的心理斗争,龙增鹏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精神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也慢慢适应了这里艰苦的环境。

183团司法所的办公场所就位于他们居住的院子里的一栋红砖房里。整个司法所算上他一共三个人,只有一间办公室和一间调解庭。所长是自学的法律,还有一位大姐是团里配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很繁琐,包括起草各种法律文书、调解纠纷、做法律宣传等,尽管环境艰苦,工作繁忙,但看着那些淳朴的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对他们工作的信任,他便有了力量之源,决心要坚持下去。而当他看到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一批批屯垦戍边的兵团人,都在默默践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誓言,他的内心便不再纠结,在荒芜之地慢慢筑起了精神家园,下定决心全心全意投入到服务地法律援助的工作中去。

法律援助展现自身价值

在服务期间,有很多事情让他看到地方法律工作者的重要性。12·4法制宣传日当天出现了他从未见过的人山人海的场面,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解答了各种法律问题,直到后面几天还有很多人来所里咨询法律问题。一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来到所里请求帮助,说她一个人住在团场里,几个儿女都在外面的大城市安家,没人照顾她,更别说赡养费了。老人很可怜,她是从邻居那里听到法律援助宣传才找到所里的。司法所通过走访,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就安排龙增鹏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沟通的过程很不顺利,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被骂,有时候他真的想放弃了,但每当看到老人那绝望的眼神,就又一次拿起电话,再一次尝试,最终他见到了老人的子女。龙增鹏对老人的子女晓之以法律,动之以真情,最终成功调解了这起关于老人赡养的家庭纠纷。在他要离开服务地的时候龙增鹏又到老人的家中看望,当他看到老人过得很好的时候,他说自己才放心了。

有一年年关将至,一群工人来到所里,坐下就开始哭,经询问,他们是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来新疆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哭诉说:“忙碌了一年,手里拿的却是冷冰冰的欠条,住的地方也没有,几个人身上的钱还不够吃一碗牛肉面,更别说买回家的车票了。”他一面向团里汇报情况,一边尽力查找雇佣他们的老板,几经周折,人是找到了,可是态度强硬,说自己没有钱。就在司法所准备帮助这些农民工起草起诉书的时候,这个老板看到龙增鹏他们动真格执法了,摄于法律的威严,才同意接受调解。最终农民工们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他们激动地要给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下跪,怎么拦都拦不住,这动情的场面让龙增鹏深受感动。他在艰苦的生活条件面前没有哭,在重重困难面前没有低头,但此时他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他看到了这个地方民众法律知识的贫瘠,看到了这里的人们维权时的困难和无助,这里真的需要他。

舍弃小我只因守土有责

经过一年的服务期,龙增鹏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土地和人们。2008年他通过公务员考试,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监狱,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狱警,每天上班都要佩戴一条黑色的腰带,上面挂着各种各样的装备,看起来很酷的一条腰带足足有五斤重,戴起来并不轻松,长时间的佩戴会对腰部产生压迫造成损伤。有一次他在逛超市的时候突然左腿失去知觉,整个人倒在地上无法起身,经过诊断是腰椎变性突出,医生让他不要下床走动,卧床休息为好。当时他的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妻子在库尔勒工作也赶不回来,他怕父母担心也没有告诉他们,住院期间一直是几个朋友轮流去看望他,吃饭的时候就自己趴在硬板床上吃,半个多月就这么挺过来了。游子独自在外,所有的苦都要自己扛。

采访的时候,每当我们与他聊到工作,从他口中时不时就会蹦出来“责任”二字。守土有责,监管有责,执勤有责……“责任”二字就是支撑他熬过一夜又一夜,站好一岗又一岗的最高信念。监狱是他的主阵地,但被临时抽调担任警戒、安保、维稳等工作也是家常便饭。他至今还津津乐道于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的盛况,尽管因为工作原因在各民族兄弟姐妹们普天同庆的欢乐时刻,他和其他无数干警因为工作的性质必须始终坚守岗位,为整个庆祝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时刻枕戈待旦,但是那处处洋溢着的团结和睦幸福安康的浓厚氛围,仍然让他和同事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这片古老大地不断焕发出来的新的青春和活力。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全疆上下一致的心愿。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更作为一名身穿制服的公职人员,在享受着新疆近年来既有发展成果的同时,他所感悟到的,就是有义务也更有责任去为维护这里的美好蓝天而不懈努力!

对于工作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但对于家人他却有说不完的歉疚。2015年6月,他得知父亲生病住院,而当时恰逢他的值班日,他没有办法陪伴在父亲身边,想到当年奶奶就是因为一样的病去世的,他就更加担心。监区的警力是比较紧张的,当时安排的是三个人倒班,如果有人替他的班就意味着这个人要在工作单位待上三天两夜。龙增鹏心里也很矛盾,一边是病重的父亲,一边是繁重的工作。好在单位的同事还是很理解他的。经过协调,大家轮流替龙增鹏值班。他安排好手上的工作以后,就直接飞回家,家门没进径直去了医院。老父亲看到儿子回来了,用略有点责怪的语气说:“你回来干什么,那么忙回来又能待几天?”他无言以对。他觉得能回来看父亲一眼,知道他平安了就好。第二天手术后医生说父亲已经脱离了危险,只是短暂的停留,他又飞回了乌鲁木齐,没有停歇就上岗值班。

由于工作的性质龙曾鹏经常值班,妻子从事销售工作也经常很晚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夫妻俩都没办法接送,最后只得把麻烦转嫁到幼儿园老师身上,等妻子下班再来接。因为对孩子的疏于照料心有愧疚,龙增鹏的妻子向工作的单位递交了转岗申请,把工作换成了待遇低但时间充裕的行政岗位,以便照顾孩子。年幼的孩子总是向妈妈抱怨“怎么老是见不到爸爸”,妻子就哄孩子说:“你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是一个英雄,他工作很忙,既要抓坏蛋还要看管好这些坏蛋。”讲这些心酸事时,龙增鹏的妻子委屈地哭了。龙增鹏说因为自己的工作,他对妻子愧疚很多,但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等父母退休过来一起生活了,到时候就会轻松很多,然后憨厚地笑了。

面朝阳光看见春暖花开

因为龙增鹏工作的地方在监狱,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也目睹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但是来到监狱工作这么多年他一直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喜欢交朋友,喜欢开玩笑。他的好心态也感染了周围很多人,他的生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犯人的心态,他的微笑像阳光一样照进他们的心里,给了他们希望和力量,有时候他走在街上遇到了以前看管的犯人,一个脱了警服,一个脱了囚服,他们还能坐下来吃吃饭聊聊天。他说看到犯人们能在自己的教育下开始新的人生他很高兴,自己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也很欣慰。

大部份春节龙增鹏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般是在值班室度过的。如果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心理上的煎熬,那么更大的考验是生理上的。他记得有一次春节晚上这里服刑的犯人吃的是土豆烧牛肉,他却在监控室里抱着一碗方便面吃,屏幕上犯人们都睡了,自己却不能,哪怕再困他也要用心招架,就这么一熬就是一整夜。这样的日子他已经数不清度过了多少。不管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疲惫不堪,但是他没有丝毫抱怨,他说一起值班的狱警都是他的好兄弟,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很开心。龙增鹏说心里有阴影了就多往阳光处走走,总能看见春暖花开。

2016年9月,母校的领导和老师赴新疆看望志愿者,龙增鹏发过来一则微信:“老师,我刚到家,上了36小时的班,睡了两三个小时。”看到这里,老师心疼的不舍得再打一个电话,唯恐耽误他哪怕是一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就是龙增鹏,一个把忠诚、信念、品格和追求坚定而执著地写在边疆的“猎鹰”,一个有着儿女情长、默默捍卫家园、闪耀着荣光的人民警察。

尾语:

龙增鹏面对我们的每个问题,他都有故事可说,而且是很真实感人的故事。虽然他一直在温和地娓娓道来,时不时地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但是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他一路走来的不易和他默默承受的一切。

他说,得知母校的老师要来看他,高兴地拿着手机在妻子面前晃,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师要来看我啦”,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听着他爽朗的笑声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母校对故乡的思念。他很感谢“西部计划”为自己带来的机会,正因为参加了“西部计划”,他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他走的路才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没有“西部计划”,自己可能就会在家乡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在父母的庇护下大事无忧小事无虑,风平浪静地过完一生。但是,机会让自己去闯。虽然要抛弃自己所有的资源,到一个无依无靠的地方打拼,但是他却因此拥有了一份职业,拥有了幸福的家庭,还有了“安乐的小窝”。为了这一切,他拼得酣畅淋漓,青春无悔。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5-01 关注
校园人物推荐
  • 陈晨为他人带来帮助是件幸福的事
  • 陈晨为他人带来帮助是件幸福的事
  • 陈晨,江苏徐州人,扬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曾任扬州大学第十七届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任扬州大学团委学生兼职团干部。
  • 校园人物 06-05
  • 孙潇一年支教青春“牵挂”一生志愿情怀
  • 彭伟扎根大山深处做守住清贫的健康使者
  • 曲拥措姆坚守初心 走出大山 拥抱希望
  • 罗刚励志青春最美妙,奋斗青春最充实
  • 罗刚励志青春最美妙,奋斗青春最充实
  • 罗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6月18日出生,安徽无为人。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
  • 校园人物 06-05
  • 董泽成扎根兵团壮志满怀的“沙海老兵”
  • 张千磊志愿服务是戒不掉的“瘾”
  • 张千磊志愿服务是戒不掉的“瘾”
  • 张千磊,男,中共党员,现任西南大学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2015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研究生。曾获2015年度中直机关节约型机关公益宣传
  • 校园人物 05-15
  • 郑国勇扎根基层十年唱响无悔青春
  • 郑国勇,男,中共党员,先后担任全国西部计划志愿者、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法院助理审判员、大武口区检察院民事行政科科长、
  • 校园人物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