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句话,作出一个决定,扎根贵州18年。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方洲的故事。
初见方洲,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虽然操着一口长顺话,但却是地道的湖北人。
一个湖北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要来贵州?这要从2005年的一段校园广播说起。
“临近毕业我却感到非常困惑,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生活?”虽然在校期间已取得注册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但在深圳的实习工作并没有让方洲在精神上感到满足。
“在‘网购’‘B2B’等还是新奇事物的年代,这个行业收入挺高。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人生价值不该止步于物质享受。”方洲说。
直到某一天,方洲听到学校广播播放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招募信息,忽然觉得人生又多了一种选择。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听到这段话我热血沸腾,突然间就不迷茫了。我觉得我应该到西部去发挥价值,就毅然决然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方洲说。
同年7月,方洲带上几件衣服和几百块钱,和其他西部计划志愿者一道登上开往贵州的客车。他被分配到黔南州长顺县原种获乡中心校开展志愿服务。
很快,方洲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不懂长顺方言,与群众沟通不畅。
“那时我只会说普通话,总被别人当成推销的,将我拒之门外。这样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我发誓一定要学会长顺话。”
学了近一年时间,方洲总算把“搞么子”(湖北方言,意为“干什么”)转变为“搞哪样”。消除“语言障碍”后,方洲和干部群众交流得更加顺畅,很快就完全融入新环境。“学会长顺话后,再没有人认为我是搞推销的。”
方洲学的是电子商务,并不能很好契合当时长顺的发展所需。“我能做什么”是他碰到的第二个难题。
2005年正值长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评验收的关键时期。方洲主动加入支教小组开展“两帮”行动,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青壮年文盲学习读书写字,帮助辍学返学学生补习课本知识。
“至少我可以每天教他们学拼音,一笔一划学写字。”找准切入点后,方洲干劲十足,工作非常用心。据了解,支教小组共为800余名群众及辍学返校学生开展补习工作,为“两基”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
不仅如此,为了开阔大山孩子的眼界,方洲还组织其他志愿者上街卖报,为孩子们筹集购买课外书籍的资金。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蹬三轮车的师傅得知我们的目的后,直接拿出5块钱买了份报纸。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读书,今后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要知道,2005年在长顺坐一次三轮车只要5毛钱……”
三轮车师傅的行为让方洲更加相信自己做的事是正确无误的。“同时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长顺好好干,一定要当长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
这几张照片一直被方洲保存得很好,他说这一段人生经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方洲转岗至长寨镇农业服务中心,结合长顺发展“七彩农业”要求,成功带领农户通过种植双孢菇提升收入水平,种植经验在全县普及推广。
2006年5月4日,在方洲的倡议和发起下,长顺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团支部成立,倡导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长顺开展扶贫、支教、支农、支医、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关爱弱势群体行列中,用实际行动回应弱势群体关心关切。
志愿服务期间,方洲还认识了一起到贵州的另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的妻子韩宁鸽。18年一晃而过,两人用奋斗的足迹、奉献的汗水,在黔中大地上书写了无悔的青春。服务期满后,但两人最后决定在长顺成家立业,继续为建设脚下这片土地散发“光与热”。
7月22日,在2023年贵州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之际,方洲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还是当时在广播里听到的那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志愿生活有苦有甜。如果时光回溯到2005年,我依然会选择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方洲说,“年轻人就应该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