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的长明灯由党举起,我们踏着党的步伐走来,携着党的章程立定。确山竹沟是党在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在那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亦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在建党101周年来临之际,财子微光实践队队员有幸跟随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来到竹沟革命纪念馆,在追寻红色记忆、学习宣扬党史的同时,共同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赓续传承红色基因,进而碰撞出别样的精神火花。
红色展馆存,峥嵘党史在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将历史场景一幕幕还原再现,无声诉说着战火纷飞的岁月。思绪回转,墙上的黑白照片仿佛还生动可见,下方陈列着的武器装备似尚有余温……讲解员告诉实践队员,“巍巍群山,悠悠竹沟,战火中升起的旗帜,血雨中汇集着红流”,这首歌曲描写的地方正是有着“小延安”之称的竹沟。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竹沟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为开创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在岁月静好的今天,实践队员仍能从保存至今的革命文物中,聆听它们低声诉说着的峥嵘党史,深刻感悟当时抗战的不易与艰辛,从中汲取磅礴的革命力量,用以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宣铮铮誓言,感浩浩党恩
在以刘少奇为首的五位革命烈士的雕像下,在刻着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前,实践队员肃立一旁,注视着老一辈党员们举起右手,握作拳状,用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嘹亮呼号直冲云霄,也使得实践队员心中热血澎湃、斗志昂扬。最后,实践队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合影留念,听前辈们回忆往事、抚今追昔。老党员的一言一语中,饱含对党的感念和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这让实践队员意识到:青年一代虽不是漫长曲折路上历史的见证者,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却与他们在不同时间线上,予之以同样刻骨铭心之感,依旧使人热泪盈眶。爱国,早已是青春底色,被深深铭刻在世世代代人心中。同贺党之华诞,荣幸之至。
薪火共传承,青年齐奋斗
青砖灰瓦的小院里,几座陈旧却不失庄严的房屋静静矗立着,分别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室旧址和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办公室旧址等。在刘少奇曾居住过的旧瓦房前,一棵古朴苍劲的石榴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1939年春,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亲手栽种的,部分树干已经中空,但整棵树仍在顽强生长。讲解员告诉大家,当年刘少奇曾说过,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像石榴树那样,扎根、开花、映红竹沟、映红中国。如今,在竹沟精神的激励下,昔日打工的竹沟农民,把小提琴做成了大事业远销世界各地,当地也形成了羊、香菇、烟叶、中药材、小提琴等五大产业。当时愿景的实现,给了实践队员和一线工作者们以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此时此刻,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两代人,因为同一件事而产生了共鸣;虽然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努力,但终归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过去来路上的先驱早已成为不朽,如今沿途中的榜样也已手握星辉,未来征途上的你我更应行远自迩、与国同行。
生逢盛世,不负盛世。萤烛微光,亦可增辉日月。财子微光始终与您一路同行,愿以吾辈之青春,传前辈之火炬,照盛世之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