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学生自身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问题,比如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与研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何让这一群体避免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当前发展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7岁——21岁之间,正处在青年期,青年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问题无所适从,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各种冲突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疾病。当代大学生心理脆弱,表现为: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挫折、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匮乏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完成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与塑造。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失衡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情绪健康的原则,学会辨别认知系统中理性与非理性信念的区别,掌握与之辩驳的方法与策略,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去帮助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

1、解决因心理冲动,压抑,郁闷而引发的情绪及行为障碍,加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2、逐步确立一个实际的、合理的、宽阔的人生信念,以宽容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对待社会、自己和他人,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认识,情感,行为各方面去适应社会,有效地面对生活。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要不断加强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意志力、创造力、自信心等的培养,使他们正真懂得要想健康成长,不仅要学好专业技术,更要在思想上,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自我,更新观念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4-24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端午安康,温馨的送别
  • 送君一程,鹏飞万里。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天是端午节,也是2022届毕业生离校的日子。
  • 社会实践报告 06-05
  • 走进新农村,感受娱乐新风
  • 2021年6月3日,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弘扬时代新风,感受乡村振兴”走进美丽乡村调研实践队开始了第3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 社会实践报告 06-03
  •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 2022年6月1日社会实践第一天,食品与药学院“弘扬时代新风,感受乡村振兴”走进美丽乡村调研实践队外出调研,深入乡村各个角落进行初步
  • 社会实践报告 06-02
  • 聚焦中国智慧,展示中国方案
  •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时事的政治热情,5月12日中午,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于十教南307教室开
  • 社会实践报告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