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职学子三下乡:援“炉”筑梦,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陈江楠 来源: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语”爱同行 · 援“炉”筑梦藏区推普团
为让更多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四川省甘孜藏族地区同胞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同时,为引领广大青年践行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新部署,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关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力积极动员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了2023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语’爱同行•援‘炉’筑梦”藏区推普团于2023年7月10日-7月14日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开展了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并在当地进行了文化宣讲和关爱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

树立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7月11日,推普团前往炉霍县新都小学,举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共青团炉霍县委副书记杨婷、新都小学校长阿涛致欢迎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呈楠老师、实践团指导教师林子琪老师代表推普团向当地支持本次活动的单位及领导表达感谢并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实践团正式开始此次推普实践。
首先,推普团以“推普小课堂”的形式进行了普通话的讲解,并通过“小故事大道理”、“四声歌”、“绕口令”等课堂互动环节,给当地小学生传递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帮助藏族小朋友们学习并运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交流。其次,“实践小学堂”还开展了“童心飞扬 · 巧手画扇”、“展少年风采 · 绘衣服涂鸦”等以学习普通话为主题的动手游戏,鼓励藏族小朋友用图画放飞他们的奇思妙想。最后,推普团的成员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藏区儿童“说普学普”的意识,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图为推普团成员彭塬、黄茜、陈欣怡在“推普小课堂”与小朋友的照片
此次“‘语’爱同行•援‘炉’筑梦”藏区推普团赴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三下乡”推普实践,联合了共青团炉霍县委、炉霍县新都镇政府,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该团队也是2023年教育部语言教育司“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团队。此次返乡实践不仅提升了甘孜藏族地区学龄儿童的普通话能力,加强了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实践反响更是坚定了实践团进行推普的决心和信心,更加生动地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勇担当与敢作为。

图片为推普团队成员与炉霍县新都小学学生的合影

传承优秀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12日,实践团在炉霍县新都镇俄日村支部书记扎西班久和驻村干部张鑫的带领下前往俄日村村委会举行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随后开展了座谈交流会以及知识宣讲活动。

图为推普团在俄日村村委会举行社会实践“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的合照  
 
宣讲开始,由实践团成员陈燕秋担任主持人,由成员彭塬、陈江楠、唐小婷、苟梓鸿围绕“推广普通话 · 助力乡村振兴”、“讲好红色故事 · 争当优秀青年”与“传承非遗技艺 · 赓续文化命脉”等主题进行了知识宣讲。随后,成员们与当地群众进行分享交流,其内容包括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在活动最后,实践团邀请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村民填写“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查问卷,并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送上了活动礼品。
此次知识宣讲活动,意在遵循“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宗旨,鼓励广大青年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争当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共同跻身乡村振兴发展征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志成就青春倾心传递温情

7月12日,实践团以援“炉”筑梦志愿服务队的身份在驻村干部张鑫的陪同下,去往了当地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中,在新都镇俄日村进行了入户走访,为许多的留守群体送上了温情关怀。在此过程中,成员们还与当地许多居民进行了文化交流分享,了解了许多当地的建筑文化特色,学到了许多乡村文化知识。随后,志愿服务队去到了炉霍县敬老院,看望了当地的留守老人,与他们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队员们还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为老人们带去了炉霍县新都小学的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手工扇,与老人们一起唱红歌,分享红军故事等。

图为志愿服务成员与敬老院老人合唱红歌的照片
 
此次援“炉”筑梦志愿服务活动让当地留守老人与儿童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增强了更多留守人群的生活幸福感。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四方通力合作,在把温暖和爱传递给了更多需要的人的同时,也让更多的青年人笃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理想,凝聚了更多鲜活的新生力量,在共建“以人文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让更多大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使命担当相结合,为做好农村留守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而努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8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